五代遗珍(十六)——飞龙进宝、大有元宝
“飞龙进宝”和“大有元宝”均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高祖刘龑的铸币。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现广东封开)刺史。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他遣其弟刘岩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乾化元年(911年)刘隐受后梁改封为南海王。同年,刘隐卒,其弟刘岩袭封南海王。刘岩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称帝,建国号“大越”,改年号为“乾亨”,定都番禺(广州),称兴王府。次年,刘岩以汉朝刘氏后裔的身份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称帝后,刘岩先后改名为“陟”、“龚”、“龑”。刘岩迷信《周易》,喜欢算卦,年号以及名字的变动都缘于算卦。他改名刘龚后,听说叫龚的人会灭掉他的南汉,就根据《周易》里的“飞龙在天”,自己造了个“龑”字,定发音为“岩”,作为自己的名字。后来楚王马殷派兵攻打封州,守将打了败仗,刘龑赶忙拿出《周易》算卦,得到“大有”二字,于是把年号改成了“大有”。刘龑的三个年号分别是:“乾亨”,历时九年(917—925);“白龙”,历时四年(925—928);“大有”,历时十五年(928—942)。
和刘龑相关的钱币有以下几种:
一、刘龑“乾亨”年间铸有“乾亨重宝”当无争议。该钱铜、铅两铸,铜者楷书,铅者隶书。据《十国纪年·汉史》载:“刘龑以国用不足,铸铅钱,十当铜钱一。”另外,以往钱谱和新出《中国钱币大辞典》都把一种对读的“乾亨通宝”系于刘龑,笔者认为是错误的。因为这种钱币近年于北方多伴辽钱共处,本身也具辽钱风格特点,所以我认为其是辽景宗耶律贤乾亨年间所铸年号钱,而与刘龑无关。刘龑铸“乾亨重宝”就是为了抵铅钱十枚行用,再铸“乾亨通宝”造成币值混乱更无必要。
二、“飞龙进宝”。近代钱币收藏家马定祥在《历代古前图说》上批注曰:“曾在杭州见‘飞龙进宝’折十型大钱,当为南汉刘龑改名时所铸,珍。”而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则注为:“南汉高祖刘岩白龙元年(公元925年)或大有十四年(公元941年)更名刘龑时所铸。”但新出《中国钱币大辞典》对此钱却未予刊载,看来对上述说法不敢认同。笔者认为此钱的真实性不容置疑,所以也是回避不了的。在没有找到新的证据之前,只能系之于刘龑。
三、“大有元宝”过去谱录无载。2008年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中曾现身一枚“大有元宝”,被专家鉴定团鉴定为南汉刘龑铸钱,估价180000元人民币。此钱近年北方银、铜材质的皆有出,但与上述鉴宝节目中所出钱币不是同一版别。鉴宝节目中所出“大有元宝”钱文隶书,而北方近年所出钱币虽仍带有隶书意蕴,但已更接近楷书了。“大有”仅为刘龑年号,所以两种钱币只能均归属于刘龑。
“乾亨重宝”还算多见,笔者亦无特殊之品,不发照片了。“飞龙进宝”过去发过,但照片偏色比较严重,这次重发。“大有元宝”只有和鉴宝节目不一样的版别,银铜两枚同版。请泉友鉴赏。

飞龙进宝(铜),直径36.6mm

背龙凤纹

飞龙进宝(铜),直径43.5mm


大有元宝(铜),直径22.1mm


大有元宝(铜),直径22.3mm


大有元宝(银),直径21.9mm


附: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所出“大有元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