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县古城残迹知多少

(2016-02-29 12:58:47)

http://s14/mw690/0024Z6lXzy6NEV2aOW90d&690环县古城残迹知多少

环县境内据考上之战国下至当今.城邑古迹累累遍地。古墓群堆,长城纵横,寺庙烽墩,星布全境。荒村古道,攀崖越沟,深井高泉,奇观显见。险关要地,胜戍营迹不胜述也。多年来经崔登霄先生亲考古邑城池二十七座注并参阅史鉴已证于后。

 1.环县城;

环江汉国名灵武,戍域义渠台有城。

北地郡治兴数代,辖州隋起到明清。

山河兴废东流水,日月如梭不留情。

古苑安随年远去,沧桑变换面颜生。

注;环县城也叫灵武城,地处今环城镇,为环县政府所在地。历代都在这里修筑大量城墙, 大多都在近年挖毁。目前存在较为完好的是明代马文升所筑灵武城, 也称老城,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武台沿东北一带古城遗址修筑年代不详,( 疑为义渠戍国时所筑) 大部分遗址完好。另外在西滩有三段长约二百米城墙体存在。 据考证, 畜牧局北边一小段为隋唐代所筑,南边两段为宋元时所筑。秦汉为北地郡,隋唐为会环威州,宋元为环州治所,明至今为县府所在地。


2.曲子城

曲子城墟无考籍,环南九十里程碑。

大明永乐年间筑,何福将军开土基。

文物确查垣邑在,中华兴盛见治期。

时逢国泰之今日,县镇乡村辖地其。

注;曲子城在县南九十里, 今曲子乡政府所在地东南约二华里,城墙大部毁坏, 目前只留墙体一段。据《明一统志》记: 为明永乐年间将军何福所筑。从当地出土文物判断, 此前就有古城存在。19361950年为

曲子县治所,现为曲子镇所在地。


 3.方渠城

方渠危坐张旗地,北距环州七十程。

秦至德朝晟筑,十三年岁建三城。

河侵郊外东西倒,战火烧焚焚又生。

今见车行流水动,古原民乐笑盈盈。

注;方渠城方渠古城遗址在县南七十里今张旗。地处合道川与环江交汇之处, 由于两边河水冲刷河岸塌陷, 目前城墙只有北面一部分。此城历史久远,《秦代政区地理》:据岀土文物考证,有“方渠除丞”泥封,证实在 秦代北地郡就有方渠县置。《汉书》记:北地郡方渠县治即于此。《 唐书》所记:德宗贞元十三年杨朝晟所修三城中方渠即此城系重修,《元和郡县志》中也有明确记载:唐时置方渠县,后为镇。大中三年移威州于此,五代后废为寨。


 4.木钵城

原名木钵水波城,迨至杨公筑补成。

唐置多年为县治,今安乡镇理民生。

注;木钵古城遗址在今木钵乡所在地,据《唐书》记: 为唐贞元十三年杨朝晟筑。 此前即有古城存在, 古称木波或水波城, 唐时为重修。唐代在此建过木波县治。城址目前整体保存较为完整。


5.合道城

木钵方渠合道城,杨公三邑同时成。

古来新废沧桑事,但见残垣伴棘荆。

 

注;合道古城遗址在今合道乡梁城子。据《唐书》记为杨朝晟所筑三城中之一,今城墙大部保存完好。


6.甜水城

连环十二甜萌邑,美利寨称唐命名。

峻岭围栏遮旷野,清泉伴月古今明。

一峰秀立溟天柱,双水龙交戏彩荣。

横渡长城烽火密,如山荒冢遍丘薨。

 

注;甜水古城遗址: 在县北为今甜水镇政府所在地。这一带分布着许多古城墙体遗址, 当地流传有十二座连环城之说。现存完整的一处为明代所筑。还有水泥厂旁牛魔王城、新庄沟瓦碴城、大良洼的古城等,这些城址建筑年代不详。从大量汉墓群及遍地出土文物判断, 远在汉代就有古城存在。唐称美利寨, 五代、 宋为清远军治所。自洪德至灵州古称五百里旱海,只有此处有一甘泉,因此历代作为驻兵防守之要地。


7.山

仙邑如珠二水围,兵家要塞奇威觅。

群山虎踞豪雄猛,峻岭龙腾闻碰击。

一将当关自桀骜,千军敢犯难为敌。

行商运驿必经道,曾破胡师庆战绩。

 

注;山城古城遗址,在今山城乡所在地,古称仙城,城墙大部完好,修筑吋间不详, 从城西南沟对岸山坡的耙齿壕形状判断, 是当时筑城时从山上取土留下的痕迹, 证明筑城时沟还没有形成, 这里还是平掌台地,由此看在宋代前就有古城存在。据《宋史,地理志》记载: 流沙井东至兴平城四十里西至安边城三+里, 南至党罗塬五里, 北至萌城五十里,按周边里程看,所指流沙井疑为今山城, 明清时曾为转运所和 驿站。


 8.安边城

甜城西指是安边,宋筑金兴废在元。

弘治年间千户所,繁华烟渺剩残垣。

 

注;安边城遗址在今甜水镇湫滩村, 据《宋史地理志》: 安边城地名徐丁台崇宁三年筑,赐名, 五年设置马军蕃落步军保捷。金置寨, 元废, 明弘治年间置安边所,设千户一员,清废。


9.苇子城;

洪德西山苇子城,流金堡寨古为名。

宋朝初建元朝废,只剩残垣留后评。

注;苇子城遗址在罗山乡伟子城村。古名流井堡, 据《新县志》记为北宋时建, 元废。现有部分城体存在。 


 11.兴平城;

洪德赵洼看兴平,两河交汇见残城。

宋元符筑知何废,一片荒凉孤雁鸣。

 

注;兴平城遗址在洪德趙洼村山城罗山两川交汇处, 由于受两川河水冲刷坦塌只留部分城墙遗址 , 据《 宋史.地理志》: 兴平城,地名灰家嘴, 元符元年筑。赐名。


 12.白马城;

展月凤山明代筑,荒城白马在卢湾。

仓厫闻有无官驿,疑是军储支战关。

注;白马城遗址在今芦家湾乡庙耳掌村。据《新县》记:地名凤凰山, 原城建筑年代不详。明弘治正德年间由原白马堡改建为近山展月城。设有南北二门, 北曰阜康, 南曰永宁, 内作官厅二, 有仓厫若干, 驻兵千人防虏入侵, 清因之, 有碑。(环县文史三辑中有康秀林同志在专著论述)东面滩上有座古墓, 因此这一带叫大坟滩。当地人传说埋的是一个鞑靼将军, 战场上死去将头丢失, 用金子做了个假头埋葬, 后来有人盜墓, 正在挖时黑沙狂风大作, 将盗墓贼吓跑, 坟地留下一个大坑。据说近期又被盗破坏。


 13.万安城;

城垣本在万安村,汉代廉县尚有名。

养马监原明设置,荒凉一片草青潆。

注;城址在今车道乡万安村,(详情见县文史三辑)李仰峰《万安行》一文中提到建筑时间为《固原县志》所载汉之廉县县治,尚须考证。总

之此城历史悠久,明代设养马监。


 14.三角城;

车道乡中三角邑,史章无考雾重重。

看古堡多情鳫,送往迎来无数冬。

注;三角城遗址在今车道乡三角城村,修筑时间未见记载。


 15.半个城;

半个城居虎洞乡,何朝建筑数难详。

斜腰北宋当年治,荒诞无凭证渺茫。

注;半个城遗址在今虎洞乡半个城村, 建筑年代不详, 疑为北宋范仲淹所筑之细[斜]腰城, 待考。


16.豆城;

黑泉河上豆城子,战国边墙紧临身。

演武难能寻古迹,只留烟雾考今人。

注;豆城子遗址在今演武乡黑泉河村, 建筑时代不详, 战国秦长城由此通过, 疑为战国奏长城之组成体系。


17.石昌城;

昌邑位居文吊嘴,两沟交汇近环江。

宋时通远环重镇,残壁今留乱草谾。

注;石昌城遗址在今环城镇文吊嘴村,地处沈家沟与张大掌沟两沟交汇处之坮地上,现有部分墙体存在。宋时为环州通远县所属四镇之一,常期驻兵防守,后废。《环县文史》一辑有专文介绍。


18.洪德城;

洪德古城三筑修,饱经战乱世难休。

隋治弘化宋防御,元至明清兵戍留。

东北双河交聚地,西南四岭竖龙头。

由来商贾兴隆邑,贸易金钱如水流。

注;洪德城遗址在今洪德乡政府所在地。此城古称弘德或红德, 最早建筑年代不详, 现存城墙遗址三处, 据现存城墙体文物估计,东河岸一段最早, 可能为汉代所筑, 当川一处大部在近几年搞建设损毀, 现存这段可能为隋唐时所筑, 宋代重修。半山这处城墙大部保存完整,据《明史》记: 为明代马文升所筑。据《隋书》记: 隋代大业初于此置过弘德县, 属弘化郡。宋代为防御重镇至明一直为重兵防守之要地, 清仍设千总驻守。          

 

 19.归德城;

归德耿湾川黑城,汉朝原考治县名。

隋唐之后废为寨,红黑相传明及清。

左右涛声鸣足下,北南波泻走蛟泓。

岸边黑水龙王坐,陡俏悬崖见庶荣。

 

注;归德城遗址在耿湾乡黑城岔村。由于河水冲毀大部城墙塌陷入河中,近年在此修砖场又遭人为毀损,  目前只有东山根下尚有部分残留墙体,始建无考。据《北周地理志》考, 远在西汉时, 这里即为 北地郡之归德县, 后汉废, 北周又侨置恒州、 归德县。隋置归徳县, 后为胡贼所侵废, 唐初又置归德[有史料称洛源]县, 后废为寨, 明代称红城, 清称黑城。 一九三七年这里又设定环县, 当年后季撤。又据《秦史研究》: 从岀土文物考证,秦北地郡有“归德丞印”泥封, 证明秦时即存在归德县置。


20.肃远城;

肃远玄城沟岸坐,残垣犹记宋时留。

秋风瑟瑟当年事,河水滔滔荡昔愁。

 

注;肃远城遗址, 在洪德乡河连湾村,在今玄城[肃远谐音]沟口北面, 古称肃远。需源。 城墙北大部陷入河地,现存南面墙址长约二百余米。《明一统志》记:需源,县北四十里, 北面己屺于河。又据《古今图书集成》:肃远城,城此暴水冲衡, 北埪大落前川, 即骆驼坪地入西界,宋咸平四年增筑,赐名。


 

21.乌仑城;(萧关)

环水抱怀城倚山,乌仑古或谓萧关。

耸威西北征匈贼,雄霸东南抗敌顽。

汉亦有名秦起造,咸平重筑见残斑。

荒垣目睹当年事,霜雪泠泠鼓角艰。

注;乌仑城遗址, 在洪德乡萧关村, 今名五落[谐音]城子又称萧关,诸多史料记载, 此城为秦汉古萧关遗址。从地形判断, 原城与东山连接, 河水向西绕大半圈又到东山底,形成此城 一面靠山, 三面环水, 地理位极其险要,后来河水改道变为从东山根直流, 将城址移至河西, 城墙大部陷入河地,目前只有留在河西部分城墙遗址。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即此。 据《黄考》:控乌仑川一带贼马来路。咸平中重修, 南至州二+五里, 北据肃远寨十三里 。《明一统志》: 乌仑城在县北三十里, 宋置, 今东面屺于河。


22.安寨城;

马驿樊川安寨城,县衙唐置得兴名。

宋修治属于通远,迅马驼铃商贾迎。

注;安塞城遗址, 在今樊家川乡马驿沟村, 古城墙部分完好, 据《新县志》今安山川,县城东二十里,汉置县, 后废为镇, 唐复置县, 后废。宋天禧间筑城置寨,属通远县。城址现存。


23.木瓜成;

木瓜城坐两县间,四合原边小李塬。

但见荒垣围古庙,春秋无考筑何年。

 

注;古城所在地现为定边张崾岘乡杏梁村,与四合塬小李塬交界处,古城保存完好,城内有古庙宇多处,无人居住


24.青冈城;

寨柯村有青冈峡,峭壁群山似獠牙。

流水东西涛泻急,岭游南北裹云霞。

崎岖古道沟深暗,袅袅炊烟不见家。

关隘若无监军叛,杨琼何故落荒沙。

注;青冈峡, 唐以前称青冈岭, 遗址在今山城乡寨柯村。唐宋时期是环庆通往灵州的灵武大道中-处关津要塞,长期军旅防守。据《资治通鉴长卷》记:宋咸平四年李继迁围攻清远军,监军段义叛降城陷。青冈峽守将杨琼焚粮廪,芻积,兵伏, 驱老幼以岀。 退守洪德寨。前年冯记沟村民在山堡下挖岀两口大铁锅,两个青铜盆。此处疑为青冈峽古城遗扯。


 

25.吴城子;

虎洞乡中城独眠,长河史渺雾迷团。

谁知古邑经风雨,残迹曾过几署寒。

 

注;吴城子古城遗址, 在今虎洞乡吴城子村北面台上,此城史无任何记载, 由于城址处高台之上, 来往行人从沟底下通过, 只有当地人才知这里有座古城, 不是地名带城字, 外地人根本不知这里有古城存在。从地形环境看, 没有必要在这里筑城,可是在马坊川没有被水冲成现在深沟以前,这里还是平掌坮地形,可能是那个时代修筑的一处要塞, 这个时间很难估计。城址周边岀土只有零星陶器碎片。因此这处古城遗址有考察论证的必要。


 

26.杜家湾古城;

城居虎洞杜家湾,荒草凄凄笼古关。

风雨可知兴废事,山川不记几弯环。

注;杜家湾古城遗址。地处虎洞乡杜家湾村一高坮上,地形与吴城子相同,历史上对此城沒有任何记载。此城修筑年代及作用疑与吴城子遗址相同,待考。


27.清平关(城);

仙城南去清平邑,明驿宋关多变迁。

往事秋风随水逝,冰泠血雨故悲怜。

鏖征见证山河贵,苦战还为息怒烟。

行迹远被星月废,诗留古语话当年。

注;清平关,明代称淸平驿。据“明一统志”记:“在环县境,其地旧名之字坪,宋元符初筑为关”。 是通往灵州一处重要关隘。地址在今山城乡八里铺村小旗沟口附近,由于河岸塌陷关城址已无存,只有留传下来一首古诗

《清平驿和壁间友人韵》:

我于沙井度元宵,恨不逢君破寂寥。

边堡月明人语静,降庭夜回马嘶骄。

回瞻灵夏河山近,南望乡关江汉遥。

半载往来何太速,遇踈无补圣明朝。

以上所介绍都是带有城字的古遗址,还有分布在全县境内的古堡、寨、驿、砦遗址,尚待认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