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 科 结

(2013-08-10 09:26:53)
标签:

健康

医学

急救

分类: 相眼观天下(杂谈随想)

最近在看一本书——《多发创伤救治手册》,小小的开本,双胶纸单色印刷,就印刷装帧来讲,封面也看没有匠心独具的设计,庄庄重重,颇为普通的一本书,唯内容很是惹人喜欢并引起我的一点想法。

现在的书,尤其是大众读物,似乎语言赿无喱头、内容越故弄玄虚就越能吸引读者,我对此有个人的看法,套用时下一个很是时髦的词,这类书只是满足了现时(浮躁的时间)特定受众(浮躁的人物)的“浅阅读”(浮躁的环境)兴趣而已,说白了,阅读者仅仅以此打发时间罢了,而如周作人先生在《读〈性的崇拜〉》中说的,“张东民先生的《性的崇拜》读过一遍,觉得颇有意思。我尝想这种著作最好还是译述,即如我以前看过的芝加哥医学书局出版的诃华德所著的一本,虽然是三十年前的旧作,倒很是简要可读”的书太少了。熊利泽,张西京所著《多发创伤救治手册》是一本医学专业的小书,新近出版而不若诃华德的书“旧”,但依然像周先生说得那样可读,简要是基本的持点,书中提出了多发创伤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的程序和规范,这些规范和程序均是参考以国外成熟经验与结合国内实际,并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验证和正在施行的,该书作者认为大大有益于患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多发创伤致死致残率。简要了当然有利于他人学习,也有益于他家实施。

时下关键的问题是如此有益于公众的理念和技术只能在点上而非面上发挥作用——在服务公众健康方面,很多事情没做时如一根缝合线的两个断端——虽为一体但断离不连,做了又如缝合线断端打了个外科结——简单但结实地堵着。无论是分离不连或是成结堵塞,结果都是公众没法从公共卫生资源中获益。拿糖尿病来说,世界各国的发病率、患病率、致死致残率均在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有效率却在下降,给个人与社会带来很大负担。中国也是糖尿病大国,对此现象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必将导致公共卫生资源的浪费和公共健康水平的下降。那么,关注一下糖尿病的预防问题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1986一2006国内搞了一个亚洲最大的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试验,即“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这是国际上第一个一随机分组、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临床试验,也是中国惟一被国际认可的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6年时间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使糖尿病高危人群推迟14年发病,也就是说,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进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坚持热量平衡、坚持合理运动,可以推迟发病长达14年之久,即使发病,病情也会比非干预者轻,这对公众来讲是件有积极意义的好事情。但最终是政府支付了银钱,民众奉献身体进行试验,专家出了成果,而宣传、推广的工作,即真正要告知公众、惠及公众的糖尿病宣教工作却无人顾及了——真正从中获益、据此试验结果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人很少。实际情况是,并非高危人群不愿意或不能坚持生活方式干预,而是他们获此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公众根本不知晓什么人需要干预和如何干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结论和据此倡导的干预策略如能普及到每一位消化科、内分泌科医务人员,如能普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线卫生技术人员,如若能通过这些专业人员很好的进社区、入宅院进行基层宣教,我们就能调配更多的公共卫生资源用于优生、用于养老、用于事前预防而非事后治疗。这与国外医学领域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目的——在公共卫生资源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使公众从中获益最大化背道而驰。

近日雨多,溺水事件频见于各种媒体,死亡者不是缘于溺水时间过久便是死于专业急救无以依赖,网上有人推荐东莞民间一法,即溺水1小时之内者,由他人头朝下倒挂背起,迫其吐出溺水,说此法可以活人。发帖者初衷人人皆可明了,例如心肌梗死是急症,但有研究表明,约30%的心肌梗死患者在来医院以前就已经死亡,在当前的交通状况和急诊运行机制下,特殊情况下靠自救互救还是更加靠谱一些。翻翻《多发创伤救治手册》,内容极其实用,实用的内容和简便、有效、科学的方法发挥效应的基础是完善和正常运转的急诊创伤抢救快速反应系统,这样才能整体提高急救成功率。1999年7月7日《人民日报》第5版刊登一篇文章,其中谈到“走进陕西省人民医院,首先看到的是一幢建筑面积达44660平方米的新门诊大楼……楼顶配有直升机坪”,想当初设计、建设停机坪的目的是医学“救急”“救命”,十几年过去了,停机坪的利用率到底有多大我没有数据,但我从没有亲自目睹施救的直升机在此降落,甚至在新闻节目里也没有注意到,公共资源的投资和由此获取的收益比例我们可窥一斑。因此,我们似应摒弃思维惯势,科学构建急救网络,就如苏州织女接线头,平滑、无结、顺畅,使患者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得到迅速、及时和有效的抢救,如此则前述溺水者也不必被他人倒挂吐水了,是否活命我当然更多地寄希望于专业施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