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12岁了,现在同她的交流和接触,小时候抱在怀里肉肉的那种甜蜜只能在深夜的寂静中去寻找,说得不开心了,不仅用词汇进行抗拒,还有目光,丰富、多变。尤其是生气的时候,你在她黑色的瞳孔中甚至能读出些许敌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去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的诗,想起了不免有些生气。生气过后揣测孩子的内心活动,我能理解孩子。我写过的一本书,《培养成功儿童的十堂课》扉页上第一句话就是“孩子的心灵是个多彩的世界”,静下心来想想,我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的世界更多些快乐而徒增烦恼呢?一样要达到教育目的,我为什么不换一种积极的、褒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呢?同样的话,我为什么不用好言好语来阐述自己的想法呢?健康向上的语言交流是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我和孩子的交流少了这些。
http://s3/middle/6f6de58axa194341f79b2&690
某日看影评,很偶然地看到对演员曹舟的评价,写了数字自己的看法,素不相识的曹舟表示感谢。良言三春暖,恶语六月寒,说点好话不难的,尤其是说些客观的好话。目光与语言一样,有积极、消极之分,有善意、恶意之别,胸襟要大,虚怀才能若谷,眼睛虽小,却可纳海川。事实上,通过目光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方式。现代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象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目光是心灵的窗户,从这里可以看到你的内心深处,在如海如川、积极消极、善意恶意的目光中,把垂视、漠视、斜视甚至怒视的目光摒弃,把积极向上的示人,表达自己真诚、平等的沟通意愿,让对方看到你的内心世界,就如演员曹舟目光那样,才是健康的,即使你像上面那张照片一样闭着眼。
http://s15/middle/6f6de58axa19433f1bc1e&690
http://s8/middle/6f6de58axa194344d4a27&690
http://s3/middle/6f6de58axa194346be1c2&690
http://s9/middle/6f6de58axa194348a5058&690
http://s8/middle/6f6de58axa19434a8e54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