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董鼎山《纽约文化扫描》,了解四十年前的犹太移民如何逐渐影响美国文化

(2025-09-08 15:23:13)
标签:

董鼎山散文

纽约文化扫描

移民文化

分类: 杂谈

202597~8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甚少有读过董鼎山的文章。说实话,我读得也不多,仅有的几本都是他的散文。那真是字字珠玑,令人咀嚼不已。

前几日偶尔在书柜里拿了一本书,看是董鼎山的《纽约文化扫描》。随手翻翻,董老那种身在他乡,用第三只眼睛扫描周遭文化后的解读,我似乎突然就能感同身受。有些书与文章,的确是要有了阅历之后才能理解并感知其中的深意。


 

读董鼎山《纽约文化扫描》,了解四十年前的犹太移民如何逐渐影响美国文化

现在上海有一些青年知识分子自喻白左。我先前不理解白左是什么。了解后又有些不以为然。白左,网络用语,专门指那些明明有着不错的学历和社会地位,但想事却很天真的西方人,“白”就是白人的白,“左”就是左派的左。白左他们只关心一些道德话题,比如移民、同性恋、宠物保护之类。上海的白左门自我感觉都很良好,大多是西方文明的拥趸者,身在此地难以承担起社稷的重任。

《纽约文化扫描》20年前汇编成集。篇首是《纽约犹太文士的思想演化五本新书的启示》。文中看纽约的文人、文化,看犹太人的自卑、自傲,看当时的黄种人如何不能入主流社会。有些观点非常犀利。注:以下有下划线的文字都是董老的原文。

在与谢晋讨论电影剧本时,我口口声声地提醒那位来自大陆的名导演,在描绘显贵子女在美国的奢华高级生活时,不要忘记中国人的黄脸,尤其是四十年前的纽约社会:无论这些年轻人在本国时有如何显贵的背景,在美国白人社交界中,他(她)们是突出的局外人。我一下子联想到加缪的《局外人》,种种描绘被立即对应起来,甚觉对版。

我告诉谢晋,黄脸人有特殊的敏感,富贵不能去除这类自觉感。当然,东方人并不是在美国唯一受歧视的民族。我们不必去谈黑人,与中国人处境最相似的是犹太人。虽然犹太人的白脸可以冲过社交的第一关,可是很多犹太朋友向我承认,有时的交际情势使他们较中国人更绝难堪。

现在犹太人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主宰,想不到四十年前受歧视的程度甚于黄脸人。白脸不等于社会地位的高低,现在依然如此。就如同最近澳洲的反移民大游行,这些人本身就是移民的后代,他们并不否认自己的移民身份,但口口声声说自己家族一百年前就来到了澳洲,要维护白人文化的纯粹性。澳洲的社会文明从何而来?


读董鼎山《纽约文化扫描》,了解四十年前的犹太移民如何逐渐影响美国文化

请看澳洲华裔女外长黄英贤最近有一个讲话:新纳粹和反移民集会,不是我们澳大利亚的价值观。我知道过去几天,在澳大利亚社区造成的巨大的伤害和痛苦,公开展示仇恨、暴力。新纳粹煽动分裂,这不是我们所知道的澳大利亚,也不是我们生活的澳大利亚。我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父亲这边的马来西亚,中国母亲这边则可追溯到南澳大利亚的第一批移民。这是一个独特的澳大利亚故事,但并不是唯一的故事。有这些故事,因为我们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一个伟大的多元文化国家,这就是我们为此感到骄傲的地方。新纳粹主义不是澳大利亚的价值观,澳大利亚人不是仇恨者,澳大利亚人不会相互攻击,澳大利亚人知道团结让我们更强大。只有团结才能建设我们的国家……

我从黄脸人的敏感想到犹太人的敏感。今日犹太人的处境好得多,尤其是在文学界、艺术界、传播界的造就。美国文艺的进步是犹太人打的先锋,而犹太人多集居纽约。纽约是高级知识分子(学者、作家、评论家)的汇集地……

多半的作家都是第一代公民,出身于犹太移民家庭,不过他们在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间的浩荡声势,永远地改变了美国文化的气氛。虽然他们个人仍在学术界、文化界收到歧视。

我的思绪又联想到近日一个华裔工程师,将马斯克AI公司的核心文件,打包窃取后跳槽到另一家AI的公司,引发哗然。硅谷的华裔工程师们很是忧虑,说华裔科技界的知识分子,打造几十年有信誉的口碑将遭受重创。可见再常春藤也好,一流美国科技公司也罢,华裔头顶上始终有透明而不可逾越的天花板。精致利己主义的破坏性超出了他个人所能有的想象和承受力……


读董鼎山《纽约文化扫描》,了解四十年前的犹太移民如何逐渐影响美国文化

诺曼·波陶瑞兹于1967年出版的自传《成功》(Mak-ing It)最确切地描绘了第一代犹太后裔打入美国高等社会的矛盾复杂心理——自卑、自大、自觉、自豪……波陶瑞兹的赤裸裸地自鸣得意的叙述(他怎样的由一个移民家庭出生的人在美国文化界达到成就,进入纽约高级社交界),很使其他情况的犹太裔人发窘。波陶瑞兹的坦白自述是有胆量的,可是他内心的裸露引起的部分文化人士对他的鄙视,尤其是因为他从父辈所承继的进步思想演化为富有阶级所有的保守思想。

波陶瑞慈这样地形容他的父辈犹太移民:他们觉得他们不属于美国,美国也不属于他们。因此他自己就非常要打入美国社会,属于美国。他代表了新一代的犹太知识分子。《成功》一书的出版,无非表明纽约的高级知识分子实是第一个完全被吸收于美国文化之内的“移民”集团。细思此话意义深远。移民不是占领,也不是迷失,而是用自己的优势完全被吸收,成为重要的一份子。

布鲁姆这样形容这些理想主义者,他们要以高级知识分子的地位对社会做些正常的、密切的贡献。他们不要当“政委”,而要做“顾问”;不要作为引导社会走入新乌托邦的先锋,却愿作为当代社会可以随时谘商的人才。他们不再跟随他人的思路,而要自创新运动。这些新运动不但是在改良他们所处的社会,也是在提高他们自己的名望。个人认为,这就与时下的“白左”有很多的不同。

今日的犹太高级知识分子思想的多元化令我想起,他们不但已经打入美国社会,而且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他们的过分敏感是不必要的,而我们这些居住在美国的黄脸人,却恐怕还有一条长长的路途。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六日

 

读董鼎山《纽约文化扫描》,了解四十年前的犹太移民如何逐渐影响美国文化

从董老笔下的文化风景线,我知道了纽约是美国的文化首都,纽约的文化是不是代表了美国的文化?而这文化多大程度上是移民的文化?在这移民的文化中,犹太裔移民的文化又居多大地位?

四十年前,移民对普通中国人而言是遥远且陌生的。如今则有一些人成为地球村的移民。怎样在生存和立足之余探讨文化的融入,乃至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您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