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2025-06-18 08:16:05)
标签:

悉尼红砖房

古典风格

慵懒随性

分类: 生活

在魔都,除了市中心还保留上世纪各个时期有特色的小洋楼,解放后新建的成熟民居鲜有个性的不多,跃入21世纪的新建社区则是越来越奢华,令人有距离感。在我到过不多的江南、江西那些古镇与村落,随着乡村的空巢化,有些翻修过的民居 “新”得令人咂舌,有些则是破烂不堪令人痛心地日渐衰败。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在悉尼,也许我住在“乡下”的缘故,周围都是连片的低矮红砖房。虽然连片,但每家每户都是有独立小院的。这些面积很大的独栋民居,可以说小楼,也可以说平房,因为即便楼房也最多是两层而已。为此总觉得澳洲人对土地的使用真是太奢侈。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相比于魔都房子每平方米的价格令人望而止步,在悉尼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内部空间大、具有古典意味的红砖房,它们总给人一种宁静、慵懒、自由的感觉。每每散步,或乘车路过时,总会不由自主去欣赏这些小楼和院落。某天问儿子,为什么澳洲有这么多的红砖房?儿子讲这是特定时期的产物,现在就是想造也造不起呀,人工太贵了。哦,我这才知道,旧房和新房的区别,可以用外墙是否为红砖而粗粗界定。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今日散步,改变了拍摄对象,从各种各样的大树,转变为总体风格相近、却形式各异的红砖房。本想简单做个视频日记,但看到自己所摄的照片堪比明信片(难得自负一回),决定还是写一篇文字日记,以对悉尼的红砖房做一个比较深入地了解。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现在有很多人讲DeepSeek 不好,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给出似是而非的答案。我倒觉得蛮好用,給它一个描述相对清晰的问题,总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得到答复,手机里的所问即所得对我很有帮助。可能是我的问题都很浅显吧。这不,我今天问它的就是“悉尼民居为什么红砖房很多?”得到的答案如下: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悉尼大量的红砖民居房主要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建筑特色,尤其是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 1837-1901)晚期和联邦时期(Federation Era, 1901-1914)的典型风格,并延续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0s-1940s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1. 维多利亚晚期(Late Victorian, 1870s-1901

红砖普及原因:

悉尼在19世纪中后期工业化加速,本地砖窑(如Brickfield Hill地区)大规模生产红砖,成本低廉且耐用。铁路网络扩展(如1880年代)使得红砖运输更方便。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建筑特点:砖墙裸露(不粉刷),搭配铸铁装饰、斜屋顶(多为石板或瓦片)、凸窗(Bay Windows)和高天花板。代表区域:内西区(如BalmainGlebe)、东区(如Paddington)的部分老宅。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2. 联邦时期(Federation, 1901-1914

风格演变:澳大利亚独立后,建筑融合本土元素(如花卉图案、阳光房),红砖仍是主流材料。受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Arts and Crafts)影响,强调手工艺细节。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典型特征:红砖搭配彩色玻璃、木制门廊、前院矮墙,屋顶坡度更缓。代表区域:北岸(如Artarmon)、中西区(如Strathfield)的早期郊区住宅。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Interwar, 1918-1940

经济实用主义:一战后的住房需求激增,红砖因防火、坚固成为首选。1920-30年代出现的“加州平房”(California Bungalow)风格也常用红砖,但更注重单层设计。

区域扩展:悉尼西部和南部新兴郊区(如BurwoodHurstville)大量兴建红砖房,满足中产家庭需求。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丽达老潘综上所述,相对于澳大利亚并不悠久的历史,历经维多利亚晚期、联邦时期和二次世界大战,红砖房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一般来说室内外空间面积都比较大,用上海人思路来讲:摊得开,有个性,变化多,隔音差。看惯了高楼大厦或经济实用型的民居,住红砖房自由自在很开心。

我喜欢悉尼古典风格的红砖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