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5年应该怎样度过?

标签:
2025怎样度过生活半径精神世界 |
分类: 生活 |
2025年1月3日星期五
2025年的元旦已经过了。说来好笑,2024年的最后一夜我早早休息了,跨年的子夜我是在梦中度过的,好像这晚还休息得不错,一觉醒来已是凌晨两点多种,没有翻看手机的朋友圈,只是将喜马拉雅里的小说再定时了半小时,让自己可以在聆听中继续入眠。
不记得小时候几岁的跨年之夜,我们住在西康路的南沙公寓,爸爸照例是在外地,妈妈也不知在忙活什么,我很激动地与哥哥说,明天就是明年啦!哥哥好像很淡定地对我讲:你准备今晚不睡觉?记不清怎么回复哥哥的,但好像第一次知道一个晚上就过去一年,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啊!
这一晃,过去了数不清的跨年之夜,少女变成了奶奶。昨夜阿邦在与孙子们视频,问7岁的哥哥你今年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哥哥茫然地看看爷爷,说不知道。再问5岁的弟弟,小家伙连安静坐着对话的耐心都没有,更不用说回答问题了。
倒是奶奶在心里默想:2025年我应该怎样度过?
今年四月前我还在国内,会继续整理父亲的日记、书信、奖状、聘书,将准备捐赠的资料与物品,精心地分门别类以便精准送出。父亲的母校浙江大学,在2023年冬至的追思会上已经捐赠给档案馆了,浙大校友总会来了领导,浙大档案馆来了馆长与老师们,上海校友分会精心组织追思会与捐赠仪式。期间得到熊家钰老先生的太多关照,这么多年他都是浙大校友会与父亲的联系者,非常遗憾的是2024年的夏天熊老也离开了,哥哥代表潘院士的家属参加了他的追思会。
父亲的工作单位701所、苏州名人馆、南浔在建的博物馆,我们都计划有捐赠物品。上个月湖州市专家院士中心的王老师微信联系我:“潘老师好!今天湖州市档案馆的领导过来跟我们对接,征集院士等名人的物品,潘院士是湖州人,冒昧地问问,您和家人是否有意愿提供老人家的物件。征集方式有4种,捐赠、复制、托管、征购(详见稍后发您的链接)……”难以婉拒。
昨天重新阅读自己与父亲共同看《七堂极简物理课》的笔记,惊讶当时怎么能写出这么有内涵的感想。这篇文章写成之后,父亲与我有很多交流。他曾用认真的态度问我:什么是物质的转化?我说咱俩最后在宇宙中是以质子相遇。听罢他颇有所思地沉默着,并没有言语什么。
最近整理父亲2010年以后的日记,才晓得他老人家那个时候就已经研究量子力学,而我写的读后感父亲不仅打印出来认真读,还带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没有倒下之前经常翻阅。这是我们父女深层次的精神交流。所以,在哥哥的支持下,我会持之以恒地做好传承工作。
四月之后我又要到澳洲,计划在上海的深秋时节回来。计划,计划,我发现自己的生活总是被各种计划充填,很少有随心所欲的日子。但是,真到了没有可计划的事情要做,又会觉得空虚,生命无意义了。
阿邦说,你在澳洲也可以很忙的,去语言班学习英语会话,用交通APP走游悉尼。又想到父亲对我的谆谆教导:每天学几个英语单词,你就可以渐渐地和孙子们沟通无障碍。和孙子讲中文乃至上海话是必须的,否则他们就会变成典型的香蕉人。我要学英文不仅仅是为了和孙子沟通,而是要获得自己在澳洲的行动自由,尽管在国内也是一个典型的宅人,但我深刻认识到:生活半径的大小,意味着生活品质的高低;精神世界的丰富,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价值。
生活中往往是看到孩子们的快速成长,才会惊觉时光给予我们的时间在减少。然而,比起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们,我们所拥有的每一个明天,都是幸运和幸福的,所以,我会好好珍惜2025,极其以后的每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