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丽达老潘
丽达老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718
  • 关注人气:2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聪明弟弟兴趣转移比较快咋办?

(2024-09-16 19:29:38)
标签:

亲子教育

兴趣转移快

专注力低

聪明小孩

分类: 亲情

2024916日星期一

都说这是最无趣的中秋假期,台风“贝碧嘉”给上海带来狂风暴雨,为保证外卖小哥的安全,外卖从昨晚就停止送货,地铁也停运,上海人都窝在家里,刷手机看台风如何在上海施虐。《上海发布》今日告知:中午12时台风“贝碧嘉”中心已经离开本市,目前上海两大机场已恢复通行。

奶奶同样窝在家里,为提高宅家的性价比,决定写一篇有关弟弟的网络日记。

我家弟弟中文名为“行一”。许是“思”以“行”带作为,脑筋转得快;“动”辄“一”马当先,手脚很麻利。弟弟聪明是真聪明,凡事对他一说就明白,讲话有逻辑且闭环,还整天笑脸盈盈,所以特别讨人喜欢。话说有长必有短,经常自喻“超级聪明”的他,学习与玩耍没有耐心,兴趣点转移很快。用术语来说就是专注力不强,容易分心。弟弟虽然目前只有四岁半,但明年二月就要上小学了,若不纠正这种状况,未来不利于他的全面发展。

爷爷在电话里问奶奶:侬有啥个办法?

奶奶当下条件反射性的回答是:在弟弟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陪伴与记录,每次即便延长了两分钟的时间也要给予表扬。积跬步以行千里,急是急不得的。爷爷在电话里嗯了一声,明显态度不积极。奶奶今日在家里头脑风暴一下,给爷爷整一个比较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分心不是弟弟的错,关键是要帮助他提升专注力。


 聪明弟弟兴趣转移比较快咋办?


一、兴趣转移快与专注力不够有关

良好的注意力是学习的重要基石,每个孩子注意力的表现有先天差异,比如哥哥的专注力就特别强,学啥像啥;弟弟虽然聪明伶俐,双语切换能力与沟通能力特别强,其他技能掌握得不多,属于懒得学不认真练的小朋友。

那么注意力是什么呢?

注意力是认知过程中的一部分,也是十分有限的心理资源。一般来说,个人感兴趣的、内容生动活泼的、与自己关联较大的事物,比较容易吸引大脑的关注。这一类刺激和活动往往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惊奇的感受,从而引导孩子做出注意的行为。相对而言,个人不感兴趣、重复性高、细微繁琐的事物,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孩子。

孩子注意力不够经常容易出现下列状况:

其一,注意力不足:无法一次性接受很多信息。例如妈妈交代了五件事,孩子只记住了一件两件,其他没有印象,自然也就不会去执行。 我家弟弟不是这种状况,喜欢的事情注意力很高,且非但一次性完成,且一旦建立了行为模式,下次不用提醒,也拷贝不走样完成得挺好。)

其二,注意力短暂:无法持续专注于正要处理的事情。比如才刚坐下写作业不久,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分心,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几分钟就频频抱怨好累或没劲,唯独该做的事情没有进展。 弟弟这个状况是有的,认ABC,时间稍久就不高兴了;玩具的新鲜度很低,除了自己的小象安抚巾有唯一性,其他都大方得很,不与人争抢。)

其三,注意力涣散:容易被其他事情干扰而分心。例如妈妈跟孩子讲话时,孩子容易东张西望,或不时偷瞄手上的玩具,若反问孩子刚刚自己说了什么,得到的反应往往是:“啊?什么?” 弟弟这个状况不明显。因为他是一个很暖心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渴望得到关注,所以但凡与他对话,都是很愿意倾听和互动的

其四,注意力不易转换只关注自己关心的事情,无法转移焦点去关注此时真正该专注的事情。比如大人读书已经讲到下一页了,孩子还在想上一页的内容。考试因为一道题答不出就卡在那里,不懂得先跳过这道题,做其他更容易的部分。 首先奶奶没有想到这是注意力不易转换的问题,倒是一个孩子教育的有效提醒;其次在弟弟身上目前没有发生这种状况,但玩心发作一下子不肯手心收手,应该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对于大脑正在快速发育的孩子来说,周遭的事物都很陌生,拥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是他们宝贵的特质。不过,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动作的掌握能力有限,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也不足,“动力”充沛屁股坐不住。

我们家的弟弟也好动,但他是在确保自我安全前提下的好动。面对陌生的环境,没有玩过的游戏,从未尝试过的食品,他从不贸然行动,要大人反复告知是安全的、可以动手接触、不会引发食物过敏,他才会小心翼翼地探视、浅尝,并作随时可以抽身而退的状态。所以他的好动,决不能简单概括为坐不定、没耐心,而是专注力的确有点低,也不喜欢重复性的学习或游戏。

如何实施改进与提升呢?

奶奶在“丁香医生”看到这样一篇文章dxy.com/article/5163:《孩子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这五个方法很有用》

1.    舒尔特表格:

聪明弟弟兴趣转移比较快咋办?

舒尔特表格由 1 cm × 1 cm25 个小格组成,在其中任意排列 125 个数字(每次可随意变换组合),被测者边用手指着数字边从 125 依次找出这些数字的位置,同时要诵读出来这些数字。测试者在旁边记录被测者每一次的完成时间。一般而言,2327 秒内完成的算是正常水平,超过36 秒则表明可能孩子注意力需要进一步培养。(这个训练爸爸有方法妈妈有耐心,一定可以做的。)

2. 捡豆子游戏:

学龄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如果是因为做作业慢而容易走神,很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大脑和手指肌肉没有发育完善造成的,因此多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将有益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捡豆子游戏可以让妈妈做裁判,爸爸和孩子一起来玩:

每人面前各放两个盘子,一个盘子装着许多黄豆(或者绿豆,豆子越小难度越大),另一个盘子是空的。裁判可以要求参赛者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可以任意选两个手指,比如中指和无名指,甚至是两只手的两个小拇指),一次只能夹起一个豆子放入自己的空盘子中,时间为 1 分钟或更长,比赛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夹得豆子更多。

这种竞赛的形式不但能增加家庭亲子间的互动,还能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每天玩 10 分钟,可以很好地营造家庭温馨氛围,并有效改善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方法并不难,落实有困难。看来得老一辈来实施了。)

3. 运动改变大脑:

特定的运动项目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让孩子写作业和做事的时候更灵活,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1)跳绳。这里的跳绳不光是双腿跳绳,还可以练习双腿轮换跳绳、边跑边跳、前后跳跃着跳、双手交叉跳、倒着跳等等。这些可以帮助孩子小脑发育,为手眼协调的能力打好基础。( 跳绳弟弟好像没有玩过。)

2)游泳。手脚并用,锻炼小脑的功效自然不必多说了。而且游泳也是非常好的改善身体素质和减肥的运动。(游泳在澳洲是每个孩子必须掌握的技能,弟弟现在每周一次,每次一位私教指导25分钟。)

3)网球。网球的正手是右手发力、反手则是左手发力,这需要练习网球的人左右手都要灵活运用,加之高速运动的球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来判断它的方向,是很有帮助的运动。(对于四岁半的弟弟来说,打网球还早了一些,从为哥哥捡球到自己开始挥拍,爸爸妈妈正在逐步提升他的兴趣和参与度。)

4)做家务和弹奏乐器。做家务和弹奏乐器都是左右手并用,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边玩一边做家务弟弟是很乐意的,乐器也是哥哥在弹钢琴,弟弟尚未表示出兴趣。)


聪明弟弟兴趣转移比较快咋办?

4. 多与孩子沟通,增加主观能动性

多与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沟通,可以让孩子更关注自己的注意力,及时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让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与孩子沟通的核心技巧如下:

1)相信孩子

孩子往往都是想做好的,但很多时候动机是对了,可是行为上却做得不好。这时候家长不要急着去否定或者批评孩子,而是要与孩子耐心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再做下一步决定。(爸爸妈妈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比如踢足球,开始喜欢,后来懈怠,爸爸妈妈反复与他确认:继续还是放弃?给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让弟弟做取舍,一旦他自己决定不踢球了,就尊重他的决定。)

2)事前设定任务

要让孩子知道每一次做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家长也不应奢望一次性能解决很多问题。例如:今天做作业要解决时间慢的问题,那么在保证正确的基础上,卷面工整程度可以稍微放宽一点要求。 虽然目前弟弟尚未正式上学,但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

3)表扬要具体化

例如:今天写作业的时间比平时快了 5 分钟。笼统地夸孩子「你真棒!你真厉害!」是不能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被关注和认可的。

相反,这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在敷衍自己,根本没有关注自己!

所以,还是直接表扬「你今天做作业比平时快了 5 分钟呢!」更好。( 特别赞同这一点 )

4)鼓励孩子回想成功经验

例如:「给爸爸 / 妈妈说说你当时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有些时候是误打误撞用了正确的方法提高了自己做事的效率,成功后很可能根本忘记了当时怎么做的。

如果家长不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帮助孩子回想成功的经验,很可能下一次孩子被「打回原形」,家长还以为孩子行为反复,产生失望的情绪。( 很有启发

5)把话语中的「但是」变成「虽然」

多给出正面、客观的反馈。

例如:「你今天做的很好,但是某些地方还是有点粗心大意」这句话并不是表扬,而是批评!因为孩子很可能会更在意后半句话。

可以将这句话换成「虽然有些地方还是有点粗心大意,但是整体上做的非常好!」这样说既让孩子发现了自己仍有进步的空间,还能体会到家长的认可。( 方法正确很重要

6)鼓励孩子关注改进方法

孩子在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时候往往自己也会很懊恼,所以容易陷进失望中无法自拔。家长在此时不能再给予更多的批评和说教,而是要鼓励孩子思考未来该如何去改善,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未来的改进中。(很有道理 )。

 

聪明弟弟兴趣转移比较快咋办?


5. 为孩子设定一个「保留专属时间」

推荐下面这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个状况:

与孩子约定好,每天或者每隔一段时间,保留 2030 分钟的时间,父母支开其他兄弟姐妹,只与这个孩子单独玩游戏。应对年龄稍大的孩子(1213 岁以上),还需要经常变换游戏项目。( 每每妈妈在陪哥哥弹钢琴的时间,就是爸爸为弟弟朗读绘本的美好时光,奶奶经常被这样温馨的画面感动到

在这段时间中,家长只可以关注孩子的优点并大力赞赏,不可以说教,更不可以争吵。单纯去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赞美和一起玩游戏能给孩子爱和安全感,让孩子的情绪平复。( 爸爸妈妈在这一点上是做得极好。)

奶奶一直信奉规矩要从小做起,好苗苗要根正干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阿拉弟弟聪明,聪明的小囡属于响鼓不用重捶,一点就通。关键是用怎样的“一指禅”来点化他,以啥样的行为模式来优化他,从而不辜负他的天资与家人的厚望,我们将不断琢磨并积极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