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力是很重要的学习窍门

标签:
《认知觉醒》清晰力学习窍门消除模糊 |
分类: 学习天地 |
2024年8月9~10日
继续学习《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该书强调终身学习,用知识获取学习优势。作者:周岭。出版: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
前面我们了解到人有三个大脑,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将它们比喻为能与自己对话的小人:原始小人,情绪小人,理智小人。
第二章——学习的窍门
第一节
“清晰”,可以说是学习的窍门,掌握了它,我们就可以化解学习中很多常见的问题。在AI尘嚣日上的今天,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在思考或设问:机器人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简述:机器人没有意识。它的每一个动作,在其“大脑”重都由精确的数值控制,一旦断电,机器人就会停止工作。但人不同,人若是昏厥、失去了意识,虽然会瘫倒,但心跳、呼吸、消化等功能并不会立即停止,因为它们受潜意识控制,除非物理死亡,否则潜意识永远不会消失。
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意识负责社会系统。意识分层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模糊。因为处理各种信息的速度不对等,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能轻易左右意识,所以人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比如明明想去学习,结果转身就拿起了手机,等等。它能影响你,但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回头看去一片模糊。
从某个角度看,模糊就是学习的困扰之源。而学习更像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严重,谁就越落后;谁的模糊越轻微,谁就越领先。现在,就让我们从学习、情绪和行动三条赛道开始消除模糊,一起赢得这场比赛。
第二节 学习清晰,有一是一,消除学习模糊
人学习能力的背后是“三个大脑”之间博弈的结果,有些人从未主动激活自己的理智脑,而是顺着本能和情绪的喜好被动地参与学习,习惯在模糊区打转,在舒适区兜圈,重复做已经掌握的事情,对真正的困难视而不见,这背后都是潜意识在操控,因为基因认为这样做耗能更低,更有利于生存。
优秀的人更倾向于做高耗能的事,比如“学霸”的秘诀往往在他们的错题本上——更愿意花时间明确错误,并集中精力攻克。比如他们面对错题时,不会止步于写上正确的答案,还会对错题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学习习惯进行深入探究和反复复盘,再把同类型的题目反复做几遍,直到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不知道这个方法,只是他们要么不去整理错题本,要么整理了也不去看,他们更喜欢勤奋地重复已经掌握的部分,对真正的困难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能够搪塞过去,结果模糊点越积越多,以致无力应对。
总结:学霸更愿意主动去做高耗能的事——消除模糊,制造清晰。
消除模糊,即是学习的目标,也是学习的方法
消除模糊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有意思的是,学习的方法也是这四个字:消除模糊。因此,目标和方法是统一的。比如,错题本身就是不断将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分开的工具,没有它,我们的学习就会缺少边界和努力的方向,学习的效能自然会降低。这期间草稿纸也非常重要,因为“工作记忆”解题思路与过程都留在草稿纸上,对复盘非常有用。
消除模糊几乎是这个世界上其他能人共同遵守的学习法则:
ü
ü
ü
ü
总结:无论提升学习能力还是思考能力,其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或心得感悟,并专注与此。
有一是一,消除学习模糊
怎样消除学习模糊,省略各种铺垫,将过程呈现如下:
“我今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进步!
“既然每天学习是为了进步,那如何知道自己每天进步了多少呢?”建立一个“进步本”,把每一个学习收获都记录下来。
记录不等于进步。“如果同样的错误再犯,同样的题型又不会了,同样的知识点下次遇到又模糊了,这些都不意味着进步。只有记在脑子里,不忘记,才是真正的进步。”那就要每天抽出专门的时间,把错题本的题拿出来重新做,反复做,不懂就问,直到理解了每一个步骤的细节,并达到任何时候都能快速做出且不做错的程度。唯有将转化的结果清晰地记录在进步本上,才可以检验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如果犯过的错误下次还犯,做过的题目下次还错,那说明这根本不是学习,或是效率极低的学习。相反,保证出过错的题不再出错,搞明白之后不会忘记,才是学习的底线。
总结:
1. 基因自我设计的第一原则是节能,它会诱导我们走低能耗路线,所以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在模糊的舒适区内打转。
2.
3. 无论是错题本还是进步本,这些工具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制造学习上的清晰。
第三节 勇敢面对,消除情绪模糊
关于学习,无论什么时候,第一个建议都是先学会保持平稳的情绪。
德国心理治疗室伯特·海灵格曾这样描述人们面对烦恼时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啥意思?
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动脑,享受幸福也需要动脑平衡各种微妙的关系,而承受痛苦则只需要陷在那里不动。虽然被动承受痛苦也会耗费很多能量,但在基因的影响下,人就是不喜欢主动耗能。所以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正视痛苦是消除情绪模糊的必然选择
然而回避痛苦并不会使痛苦消失,反而会使其转入潜意识,变成模糊的感觉。而具体事件一旦变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
真正的困难总比想象的小得多,人们拖延、纠结、畏惧、害怕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内心的想法变得模糊。很多事情没有经历之前总会有很多的担忧和害怕,如果我们能积极些,学会从一开始就主动正视它、拆解它、看清它,或许紧张就不困惑自己了,我们甚至能够从容地“享受”比赛。
记住,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得事情也是如此。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所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Ø
Ø
Ø
一层层挖下去,直至挖不动为止。坦然地承认、接纳那些难以启齿的想法,让情绪季度透明。虽然直面情绪不会让痛苦马上消失,甚至短期内还会加剧痛苦,但这会让你主导形势,至少不会被情绪无端恐吓。
恐惧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
“写下来”是消除情绪模糊的有效手段
书写自己当前面临的负面事件,可以调动更多的理性资源帮助我们整理思路,使处理情绪思维的优先级暂居其后。同时,书写这一行为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语言区和书写区,使我们对当前遇到的负面事件有更为具体和清晰的认识。所以书写可以让负面情绪得到一定的缓冲,使人慢慢恢复理智或理性。
写下之后一定要回答自己以下两个问题,以便找出意义,审视情绪:
一是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声?
二是我能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这样做可以启动元认知,清空我们的“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就是理智小人手里的“7个小球”。任由负面情绪占用“小球”,大脑就会卡顿,而情绪波动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大喜大悲就不好,为此我们就要学会重启大脑:
一是在现实世界中完成它,让事情闭合;
二是在虚拟世界中审视它,让进程结束。
一旦工作记忆被清空,我们就有了进入极度专注状态的条件。
第四节 行动清晰:敢于假设,消除行动模糊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困惑——平时在学校,学习效率还可以,可一旦到了周末,进入完全自由的时间后,学习效率就会变差,甚至完全失控。问及原因,都说自己行动能力差是因为不够自律、意志力弱,外界干扰大。但脑科学告诉我们: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所谓选择模糊,就是我们在面对众多可能性时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选择。选择模糊就是一种不确定性,而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自觉地逃避。也就是说,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目标时,就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上班或上学为什么能按部就班做事,因为“没得选”时,我们更容易保持专注和静心。于是应对模糊的方法也就产生了:想办法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时间“单行道”,让大脑始终处于“没得选”状态。
如何让大脑始终处于“没得选”状态?
对自由时间进行仔细规划,达到不用思考可直接行动的程度:
第一步,列出当天所有要做和想做的事情;
第二步,按重要程度对所有事项进行排序:
第三步,根据当前所有可用信息把每项任务安排到具体的时间段里。计划要明确到自己不用动脑筋就可以迅速行动。
日程规划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一定要写下来。
二是不必机械地执行计划。做计划不是让自己像机器人一样,而是对后续的时间安排心中有数。
三是只规划自己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
四是把休息和娱乐时间也规划进去。
五是要关注现实,精简欲望。
六是要敢于假设,多面预想。“假设”就是一个消除模糊、让人继续行动的有利武器。针对可能的情况做好预案,有了这些预案,我们到了那些关口,仍然可以不用过多思考就能立即行动。
这个技巧的关键不在于对错,而在于你得先有一个“想法”。只要你能够依据当前的知识和可用的信息做出一个假设,就不会卡在原地,能够继续向前迈进。
行动力不是意志力,而是清晰力。
有了清晰力,你的生活就会发声变化,而且一定会变得更加主动和可控。所以,不管你处在什么状态下,拿出纸和笔写下目标和时间,瞬间就能完成一次自救。你的元认知能力就能迅速提升,你也会动力满满。动力越清晰,行动越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