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从叙事诗到清唱剧到长篇小说到话剧

标签:
白居易长恨歌黄自清唱剧长恨歌王安忆长恨歌话剧长恨歌 |
分类: 艺术 |
2023年12月26日星期二
这几天我还真是不是与《长恨歌》搭界了。
12月24日,与朋友一起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艺术剧院,观赏了根据王安忆小说改编的话剧《长恨歌》(上海话版)。
12月25日,在南京西路邂逅上世纪三十年代南浔人开发的《静安别墅》,被长恨歌触发的怀旧情怀浸润,写了一篇文章:平安夜看《长恨歌》,圣诞节邂逅《静安别墅》。
其一,父亲笔记本里《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歌词,源于清唱剧《长恨歌》
12月26日,继续摘抄父亲的笔记时,不经意间又碰到了《长恨歌》:
2007-07-13
《山在虚无缥缈间》歌词:“香雾迷蒙,祥云掩拥,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却笑他,红尘碧海,几许恩爱重,多少痴情种,离合悲欢,离合悲欢,枉做相思梦。参不透,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
父亲回忆歌词的字迹很潦草,好几个字都推断不出,只能将几句复制到网上,哦,有了,在歌唱大讲堂找到了女声合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视频,其选自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词:【唐】白居易,曲:黄自;合唱非常好听,由西安交响乐团朱翊彰指挥。读者如有兴趣网上搜寻并欣赏。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创作于806年。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山在虚无缥缈间》选自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这部抒情--戏剧性的清唱剧作于1932年夏秋,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该作的歌词由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国文教师韦瀚章参考清传奇《长生殿》以及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改编而成,共十个乐章,均选用白居易的诗句作为乐章标题 。
第一乐章《仙乐风飘处处闻》(混声合唱)。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女声三部合唱和男中音、女高音的重唱)。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男声四部合唱)。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女高音独唱)。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混声合唱和男中音独唱)。
《长恨歌》是黄自回国以后的第一部大型作品,也是他短暂一生中留下的规模最大的一部声乐作品。虽属未完成之作,但已包括了白居易原作的主要内容和场面,不失其情节的连贯性与结构的完整性。1972年林声翕补写了四、七、九乐章。
其二,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的梗概
这一个故事,开始不久就准备结束;这一个故事,快乐很少悲伤很多;这一个故事,感情复杂情绪难言。这是一个关于四十年代上海小姐悲剧的一生,也是一个时代的遗物,更是一曲命运的挽歌……
王琦瑶是一个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旧式女子,美丽却不骄傲。她十六岁那年受追求者程先生鼓励参加了“上海小姐”的竞选,意外地得到了第三名,人称“三小姐”。后来她得到军方神秘人物李主任的垂青,竟成为他的“金丝雀”;及后李主任惨死,她悲痛欲绝,万念俱灰地回到家乡,和单纯的阿二有一份似有还无的感情。三年以后她收拾心情回到上海,又与一大户人家的独生子康明逊堕入情网。后来他们因为她的怀孕而分开。王独自养大女儿薇薇,晚年与一名二十六岁的青年老克腊有一段畸恋。最后因为黄金而为人所杀。
《长恨歌》获得茅盾文学奖,并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十部文学作品第一名。王安忆因此被称为是张爱玲的传人,但是她本人不喜欢这种说法。她说:“张爱玲可能比我写得美,但是不如我写得大。”
其三,话剧《长恨歌》(上海话版)
看了上面小说《长恨歌》的梗概,再看改编后的话剧《长恨歌》,就知道碍于时间和场景的限制,人员与情节都有所变化,我觉得总体上是能够自圆其说的,只可惜程先生的戏太少了,导致形象不丰满,削弱了他的悲情与观众的痛惜。
不可否认的是话剧很多台词非常有活力,语境比较贴切现在人的习惯和感知,所以现场笑点不少。否则,以王安忆居高临下俯视众人的冷静与理性,很难在舞台上抓住观众的情绪和心理互动。
白居易的《长恨歌》说来惭愧,没有认真通读过;当年买了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没有看完,就如同买了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也没有看完;而后现在火得一塌糊涂的金宇澄的小说《繁花》,一直就没有了买来看的动力。不知被王家卫导演,由上海籍演员演绎的《繁花》能否有所期待,最后的观感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