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往事漫忆》的手稿失而复得

标签:
爷爷的回忆录往事漫忆家族传承 |
分类: 亲情 |
2023年12月4日星期一
已经记不得是哪一年,爷爷将自己回忆录《往事漫忆》的手稿交给我,因为那个时候我会打字,可以将爷爷的手稿输入成电子文档打印出来。
根据阿邦昨天帮我找到的《往事漫忆》最早的打印版本,在封底我有这样的记录:
一九九零年潘星阶先生将稿件交其孙女潘丽达
一九九三年四月开始输入稿件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日第一稿输入完毕
一九九五年五月一日长子潘镜芙校稿,丽达改毕。
同时,还找到了父亲的校稿。
最最重要的是十多年未见的爷爷的手稿,居然也找到了。我是喜极而泣。为没有遗落爷爷的手稿而喜,更为没有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而泣。
爷爷奶奶晚年的照片
真的哭了,1990年爷爷将手稿交给我,奶奶1994年11月3日逝世,爷爷1995年3月17日去世。即爷爷奶奶尚健在的时候我开始输入,输入完毕的时候爷爷奶奶都已经过世了,他们没有看到我的打印稿,那是多么多么的遗憾。
就如同为“潘镜芙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王艳明教授与采集小组在2020年、2021年共9次自武汉赴上海对父亲进行访谈,总访谈时长1080分钟;从写稿到成书再到审核,三年多时间里经历了整个疫情,终于在今年7月20日拿到样书。我拿到样书赶紧送华东医院,父亲看后高兴极了,居然从平躺到坐起,还手捧样书翻阅,令人欣喜不已。虽然《铸舰一生向深蓝》至今没有正式出版,但父亲看到了样书,也聆听国我朗读其中的重要章节。以我的角度来看,父亲的遗憾比爷爷少一些。
照片:爷爷《往事漫忆》手稿首页
再次翻开爷爷的手稿,那真是写得密密麻麻,且是不分段落的。阿邦说与老爸与爷爷的风格还蛮像的呢。回想1990年,我因为不满意研究所当时沉闷的环境谋划跳槽,1991年到了外资企业,无论是业务还是岗位,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忙得天昏地暗;父母公婆当时都在外地,儿子尚未读小学,下班要冲到幼儿园接儿子、做晚饭,的的确确是没有空闲时间。所以一拖再拖。
爷爷的《往事漫忆》手稿是写在一本练习簿上,本子被我仔细地包了起来,打开时发现里面夹杂着两封信。一封因为没有信封,就不知道具体写信的日期,看信的内容爷爷奶奶还都在家呢,推算就应该是1993年10月25日给我写的信,爷爷对我非常体恤:
看爷爷的信对父亲是很挂念的,希望64岁的大儿子能早日解甲归田,心疼他各地军港、船厂奔波劳累太辛苦。的确,奶奶和爷爷过世的时候,家人都是通过单位才找到了父亲,他赶回苏州奔丧的。爷爷奶奶和父亲都不容易,前者支持国家号召:好儿女志在四方,四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工作,空巢很多年;后者为了事业舍家为国,33年独自在外地工作与生活,远离父母妻儿。
爷爷奶奶与四个孩子,1952年以后就没有团团圆圆欢聚过,以致为了父亲的传记,我找遍了各家各户的相册,团圆照只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张合家欢。
照片:爷爷奶奶五十年代初的合家欢
当我将爷爷手稿与信件的照片发到潘家群之后,收到非常暖心的留言,歉疚与遗憾的心情得到了舒缓。
慧乐嬢嬢:父親离开我们已经28年多了,前些时侯我重读了父亲的《往事漫忆》,又有许多新的感悟……。母亲是1994年11月13日逝世,父亲在母亲离世后四个月又四天也走了。父亲和母亲做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雪梅堂妹:谢谢丽达姐分享,感觉收藏了一份厚重的传承。
朝晖堂妹:书稿多,积压了。幸甚幸甚。阿姐当年也忙的,那时候的打字机没有现在的输入法便捷,阿姐辛苦了。
硕民叔叔:《往事漫忆》的确是丽达在百忙中为爷爷完成的最有意义回忆录!爷爷在天堂也是欣慰的!家谱中“从江南古镇走岀来的人”的回忆录中,《往事漫忆》也是最有份量的!弥补了我们上一代的回忆,值得庆贺!
照片:慈祥的爷爷和奶奶
三十年前录入爷爷的《往事漫忆》时,我对回忆录中人与事的认知远不如今天。
某日,我给儿子在微信中写到:对父亲形式上的祭奠告一段落。我开始进入没有前路莫问归路的阶段,谨记自洽,好好生活。
儿子回复:很难体会妈妈现在的心境。但也真是告一段落了,好好继续生活!
的确如此,就如同我三十年前读爷爷的《往事漫忆》,感受与今日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