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盛宴,“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

标签:
绝美之境浦东美术馆意大利那不勒斯雕塑 |
分类: 艺术 |
2023年2月24日星期五
浦东美术馆“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由浦东美术馆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Naples)联合主办。展览位于美术馆1层与3层展厅,按不同主题被分成3个单元:“爱与美”、“权与美”以及“家与美”,共计呈现来自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约70件稀世珍宝。展品都来自约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囊括了雕塑、马赛克、壁画、青铜器和玻璃制品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品,从不同方面再现了古罗马时期的璀璨文明。
展览“绝美之境”是对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文明的一次盛大展示,难能可贵的是,展览中很多意大利国宝级展品是第一次离开本国参与海外展览。这场展览呈现了一种纯粹之美,通过来自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丰富且珍贵的艺术遗产得以彰显。这座世界级文物博物馆,珍藏了庞贝、赫库兰尼姆和斯塔比亚的文物,以及法尔内塞收藏的一系列藏品。
图片:展厅一隅
小爱神厄洛斯(Eros)在罗马神话中称作丘比特(Cupia)。关于他的身世有多种说法,有说法认为他是大地之母盖亚孕育的,不过更多的说法认为厄洛斯(Eros)是阿芙洛狄特(Aphrodite)的一个儿子。厄洛斯背上长着一双翅膀,手里一副弓箭,他的箭射中谁,无论是神还是凡人,都会获得美好的爱情。厄洛斯(Eros)总是和阿芙洛狄特一同出现。
这是绝美之境展中第一尊呈现的雕塑,隐隐约约隐藏在一片朱红色的帷幔后面,使眼睛尚未适应黑暗的观展者一时不知怎样才能看清雕塑,迂回一番才走到了雕塑前面。灯光设计得非常唯美,萦绕于大理石的母子身上,从每一个不同的角度看都觉得温馨,美丽与体格,青春与强壮,能歌且善舞,这些都是阿芙洛狄特的慷慨赠与。
2《斜倚的阿佛洛狄特》
大理石
这座雕塑最初位于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壁龛中,因此观看者得以从下往上欣赏她。她保留了明显的着色痕迹,这会让观众加强对作品与周围建筑设计之间联系的解读。这尊雕塑中,女神的头部被遮掩,连帽头蓬罩住她的长袍,这一设计赋予雕塑一种“雨天”的氛围。雕塑充分体现出女神的魅力,她斜倚着立柱,左手肘支撑,左腿往前迈向观看者。这件公元2世纪安敦尼时期创作的复制品符合罗马人对各类古典美的品味,充分体现出女神的魅力。
这尊雕塑是底楼展厅的两尊之一,在无比宽大的展厅直立于中央,观者可以静静地围绕一圈,360°五死角的细细欣赏,很难想象材质是刚硬的大理石,长袍的皱折肌理丝丝缕缕看上去是如此柔软,要知道这可是公元2世纪的作品,距今将近2000年呐。人类的智慧与技能真是难以想象。
3《维纳斯的背影》
大理石
赞颂之中,阵阵咏唱:“她,是唯一的喜悦。”这尊立柱般的维纳斯雕塑,体现了截然不同的美的概念,展现了女神在沐浴前撩起长袍的姿态。既体现了女神身体形态的自然美,又暗含她对这种美的满意,因为她正在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尊雕塑体现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的愿景,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这也是我认为此次展览中最美的一尊雕塑)
4《手持西塔拉琴的阿波罗》
瓦迪哈马马特杂砂岩
阿波罗是熠熠生辉的光明神,从光中诞生;同时又是圣洁的化身。这位黑夜中的隐匿之神,诞生于白昼升起之时。阿波罗庇护人们远离混沌和幻境的漩涡。他于某个春日降临大地,伴随着太阳与光明的胜利,而后在秋天到来之际悄然离去,自然和人类生活因凛冽的寒冬而凋零。作为光明之神,阿波罗守护人们安康,免遭邪恶的侵袭。
5《小屋大维娅》
卡拉拉大理石
大理石,辉映着古老的回忆,这尊雕像,展现了皇室女性之美。
6《光明女神黛安娜》
帕斯罗大理石
雕塑展现出女神降临在她所深爱的恩底弥翁面前作为标志性的场景,在庞贝壁画中经历过无数次演绎,也是这座雕像的创作来源,其右手的火炬,是现代早期某位艺术家修复工作的一部分。
7《雅典娜》
帕斯罗大理石
这尊雕像中的智慧女神,重心位于左腿,右腿向右迈出,她的武器彰显了战争之神的身份。这位女神诞生于宙斯的头颅,她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象征物品,比如保护她左臂的盾牌以及前胸的盔甲,后者正中间饰有美杜莎的头颅,右臂高举并握有长枪。
8《马背上的亚马逊女战士》
彭特利库斯山大理石
这尊小于真人尺寸的雕塑,描绘了一名亚马逊女子因头发被敌人抓住而从座椅上跌落的场景。正如马鞍的细节所示,大理石原本经过着色处理。对这位女战士的描绘采用了传统的肖像手法。
9《阿斯克勒庇俄斯》
大理石
阿斯克勒庇俄斯,是阿波罗和科洛尼斯之子。相传他曾让亡者起死回生,因此被宙斯处以雷刑。他是病人的医治者,也是健康的守护神。如这尊身披长袍的雕塑所示,他右手执一根被蛇缠绕的手杖,这是医药之神的象征。
10《伪塞内卡头像》(海盗)
青铜
最著名的雕塑之一。肃穆的雕像,于孤寂之中,铭记那古老的回忆。
塞内卡是古罗马的斯多葛派哲学家,政治家。作为一名作家,塞内卡以其哲学作品和戏剧而闻名,这些著作是古代斯多葛主义的主要材料之一。这尊《伪塞内卡》是公元前1世纪末的罗马青铜半身像,于1754年在赫库兰尼姆的纸莎草别墅被发现,是大约二十几个描绘同一张脸的作品中最好的一件。
这件雕塑描绘了一位形容枯槁的男子,人们最初以为原型正是这位哲学家。但实际上,塞内卡的真实外表是典型的富有之人的形象,他体态较同龄人更为肥胖,他的真实相貌与其作品中斯多葛派的哲学理想并不相符。然而现代学者却认为这并非塞内卡本人,因此得名《伪塞内卡》。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塞内卡半身像往往化身“海盗”的形象,是他们必须临摹的经典形象之一。
11《穿板甲的鲁齐乌斯·维鲁斯雕像》
大理石
路奇乌斯·维鲁斯是五贤帝统治时期的罗马帝国皇帝,他是五贤帝中最后一位皇帝马可·奥勒留的养兄弟。路奇乌斯·维鲁斯曾与马可·奥勒留共同统治罗马帝国,这是帝国史上首次出现两帝共治。理论上,两兄弟都获得了奥古斯都的称号,拥有相同的权力,但实际上马可·奥勒留仍是最高领导者。
公元165年底,由各方军事行动中返回的士兵所带回的瘟疫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延续了十数年,造成了近百万人的死亡,被后世称为“安敦尼瘟疫”。几年后,很可能就是这场瘟疫夺走了这位皇帝的生命。
这件仅留存下身着盔甲的躯干雕塑,完成于朱利奥 · 克劳迪安时期(公元1世纪),出土于弗拉斯卡蒂,其修复“重组”的工作由著名修复师卡洛· 阿尔巴西尼(1734年至1813年)完成,借鉴了公元2世纪卢修斯·维鲁斯大帝的肖像。
“绝美之境”是一支通往历史的梦幻万花筒,向当代观众阐述着“美”是一种超越定义的永恒体验。本次展览由西比克工作室(Cibic Workshop)的安多·西比克(Aldo Cibic)和约瑟夫·德雅尔丹(Joseph Dejardin)负责展陈设计,并由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达仁利先生(Francesco D'Arelli)、意大利考古学家马里奥·格里马尔迪博士(Mario Grimaldi)和意大利应用艺术史学者克拉拉·托西·潘菲利女士(Clara Tosi Pamphili)共同策划。不仅展品精湛绝伦,展厅中的文字、展览的介绍册子,都“思其所想,感其所悦,观其所见。”
本篇介绍雕塑的文字来源于浦东美术馆的网站与介绍册子。图片均为阿邦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