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着父亲的思维和视野,阅读《七堂极简物理课》之二

(2022-08-02 16:20:36)
标签:

《七堂极简物理课》

读书笔记

院士父亲

宇宙的构造

粒子

分类: 学习天地

《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意】卡洛·罗韦利,文静 陶慧慧译。很薄的一本小册子,随手翻翻,发现父亲是阅读过的,他认为的关键之处都用铅笔勾画了下划线,而被标示的内容,我觉得一点不深奥,不懂物理学的我也能看懂,简直就是在读一本哲学小册子;更想跟随着父亲的思维来阅读此书,所以决定将此书中父亲划线的部分都给予摘录,从而有此文。

我之前从未看过物理方面的书籍,宇宙、量子、粒子等,对感性的我而言是几乎有些惊悚的。细读此书,不想竟然是不可怕的,还能够从哲学、社会学甚至文学的角度来理解,所以分外惊喜。

接续之一,以下为之二。

第三课  宇宙的构造

跟着父亲的思维和视野,阅读《七堂极简物理课》之二

爱因斯坦用相对论描述了空间和时间的运作方式,而波尔则用一系列方程捕捉到了物质奇怪的量子特性。物理学家在此基础上,把这两个新理论广泛应用在了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从宏观世界的宇宙构造,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

哥白尼重拾了一个古老的观点:处在那些行星运动中心的不是我们的地球,而是太阳。我们的地球只是那行行星中的一员,一边高速自传,一边绕着太阳旋转。

太阳系只是不计其数的星系中的一个,而我们的太阳也只是众多恒星中普普通通的一颗。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天文学家们对星云(恒星之间近乎白色的云团)进行精确的测量后发现,银河系本身也只是众多星系间浩瀚星云中的一粒尘埃。世界现在成了一片均匀的、没有尽头的疆域。

通过哈勃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无数遥远的光点,每一个黑点都是一个星系,其中有上千亿个如太阳般的恒星。绝大多数这样的恒星周围都有行星环绕。空间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弯曲的。宇宙布满了星系,它的纹理会像海浪一样起伏,激烈处还会产生黑洞空穴。

我们今天终于知道,这个布满星系、富有弹性的浩瀚宇宙大约150亿年前由一个极热极密的小星云演化而来。

第四课  粒子

跟着父亲的思维和视野,阅读《七堂极简物理课》之二

光由光子组成,这是爱因斯坦凭直觉想出的光的微粒。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它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紧密聚集在一起的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颗粒构成,名为“夸克”。我们触碰到的每样东西都是由电子和这些夸克组成。

夸克之所以能够在质子和中子里“黏”在一起,是因为一种物理学家们称作“胶子”的颗粒。

物体都是由电子、夸克、光子和胶子组成的,它们就是粒子物理学中所讲的“基本粒子”。中微子它布满了整个宇宙,但并不跟我们发生交互作用。还有希格斯玻色子。

量子力学描述了这些粒子的性质和运动方式。这些粒子当然并不像小石子那般真实可感,而是相应的场的“量子”,比方说光子是电磁场的“量子”。它们是这些变化的基底场中的元激发,是极小的移动的波包。它们的消失和重现遵循量子力学的奇特定律:存在的每样东西都是不稳定的,永远都在从一种相互作用跃迁到另一种相互作用。

即使我们观察的是空间中一块没有原子的区域,还是可以探测到粒子的微小涌动。彻底的虚空是不存在的。构成世界的各种场也会轻微地波动起伏,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在这样的波动中不断产生、消失。

这就是量子力学和粒子理论描述的世界。这同牛顿和拉普拉斯的世界相去甚远。量子力学和粒子试验告诉我们,世界是物体连续的、永不停歇的振荡,就像20世纪60年代时髦的嬉皮世界,一个由事件而非物体构成的世界。

“基本粒子标准模型”,20世纪70年代被一系列实验证实之后,这个“标准模型”终于得以确立。2013年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完成了“标准模型”确认工作的最后一环。

这个理论看上去零零碎碎,东拼西凑。它由不同的理论和方程集合而成,看不出有什么清晰的秩序。它描述了某些场,通过由某些常数决定的某些力相互作用,表现出某些对称性(可为何非得是这些场、这些常数、这些力和这些对称性呢)。我们距离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简洁方程还很遥远。

标准模型方程对世界进行预测的方式也复杂得离谱。这道曲折迂回的程序就是“重整化”;它在实际应用上是可行的。

量子科学最重要的建立者,保罗·狄拉克说:“我们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标准模型还出现了一个明确的缺陷。每一个星系的周围都存在着一团巨大的云状物。我们是通过它对星体的引力和它使光发生偏折的现象才间接它的。它具体是什么,我们却无从知晓。今天我们把它称为“暗物质”,它不是原子,不是中微子,也不是光子。。。

标准模型仍然是解释物质世界最好的理论,除了暗物质和广义相对论中被描述为时空曲率的引力之外,它很好地解释了已知世界的方方面面。

所以我们现在还只能依赖标准模型。它可能不大优美,但是用来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却很好用。

屈指可数的几种基本粒子,不断地在存在和不存在之间振动、起伏,充斥在似乎一无所有的空间中,以无穷无尽的组合,讲述星系、繁星、阳光、山川、森林、田地,以及节日里孩子脸上的笑容和星光璀璨的夜空的漫长历史。 

跟着父亲的思维和视野,阅读《七堂极简物理课》之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