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宝弟有样学样实在可爱!

(2022-03-12 16:50:56)
标签:

孙宝

模仿

波波玩偶实验

有样学样

四手联弹

分类: 亲情

2022312日星期六

眨眼孙宝弟弟就要两足岁了。记得两年多前我在澳洲的时候,弟弟还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家里大人们已经对二娃来了怎样与哥哥相处有了很多理论学习,最要紧的是不要因为有了弟弟或妹妹,哥哥被冷落。当时我们都期盼来的二娃是个妹妹,都说有了妹妹后大家一定非常非常喜欢。不想来的是个弟弟,且是虎头虎脑、生性活泼的弟弟。

因为全球的疫情,爷爷奶奶至今没有见过孙宝弟弟。他出生的时候外婆在澳洲迎候,去年夏天又是外婆克服各种困难到了澳洲,陪伴了小哥俩半年多,回国后14+7的隔离至今尚未结束。上海的家人们正是通过外婆日常拍摄的视频,认识了胖乎乎一刻不停的弟弟,也见识了小哥俩的各种争吵与哭闹。为此经常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苏州爷爷奶奶家,也是与哥哥的各种争执,我亲爱的爷爷总是慈祥地说:你们什么时候就不吵了呢?

图片1:哥哥对弟弟道歉

平日里,爸爸妈妈对哥哥是很维护的,小哥俩有矛盾的时候,在爷爷奶奶的直觉里面他们有点“偏向哥哥”,咱们从来没有就此提出过异议,相信爸爸妈妈这样管理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随着时光的流逝,看到外婆、妈妈发来的视频里,小哥俩相处得越来越和谐,能够一起搭各种智力玩具,即便弟弟无意中破坏了哥哥的作品,哥哥被气得大哭,也鲜见劈头就教训弟弟的场景。这期间,爸爸和妈妈,尤其是妈妈耐心地引导和说理有巨大的作用。比如某一天的视频中,弟弟“篡改”哥哥的作品,哥哥又差点被气哭了。妈妈说:“弟弟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看看他会搭出一个什么样的作品。”爸爸讲:“不要急,让弟弟搭。爸爸一会儿给你恢复原样。”于是一场剑拔弩张的争斗,就被家人们用爱的教育给化解了。

图片2:小哥俩的四手联弹

哥哥年满四岁了,为即将来到的小学生涯做准备,爸爸妈妈开始尝试各种专业学习。比方说周五傍晚哥哥要到外面去学电子钢琴,周六上午有一对一的游泳训练,周日会跟着妈妈学画水粉画。未来还会有中文学习,足球训练。家里的游泳池,哥哥会跟着爸爸愉悦地在里面玩耍,而弟弟是绝对不肯下水的,宁可在池边旁观。外公外婆送的电子钢琴,壁上观将近两年后终于被启用,小哥俩会兴致盎然、像煞有噶事地在琴上四手联弹。小哥俩都身姿笔挺,很有样子。

四手联弹的英文是 Piano Duet,由两个人共同在同一台钢琴上合作演奏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种形式在共同学习、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良好音乐表现力。奶奶期盼着有一天能够真正听到小哥俩的四手联弹。

图片3:弟弟拷贝不走样

今日里妈妈发来一段视频和几张照片,是小哥俩在游泳馆里的拷贝不走样,看得奶奶哈哈大笑,将视频发到朋友圈以后,大家对弟弟的有样学样都觉得十分可爱,引来一大波点赞与评论。

视频的背景与情节奶奶不清楚,就这四张活龙活现的照片奶奶从左至右、由上而下地点评一下:图1好像是哥哥在摆弄自己的游泳眼镜,弟弟满怀热情地注视着哥哥;图2哥哥开始起舞了,弟弟低头凝眉研究哥哥的舞步;图3哥哥随着节奏舞得很嗨,弟弟感受到了哥哥的快乐,跃跃欲试;图4:小哥俩化身为劲舞者,尤其是弟弟全身心地投入中,那种姿态、那种腔调,令人忍俊不禁呐。就如朋友所言:不那么用力过猛的样子也就不可爱了。一向内敛矜持的哥哥,也完全放开了自己,如此活泼搞笑,可见舞蹈的魅力极大!弟弟每周跟着哥哥去游泳馆,潜移默化中也会减少对水的恐惧,而逐渐享受玩水的乐趣。

图片4:学蹲蹲

波波娃娃实验: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组实验,将孩子分成甲乙两组,并让孩子们分别看一段录像。甲组孩子看的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并在之后得到了一些奖励;而乙组孩子看的是大孩子打玩具娃娃之后,有人惩罚了他。看完录像后,两组儿童进入放着玩具娃娃的小屋子。结果发现,甲组孩子都模仿录像中的大孩子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却很少有孩子这样做。

从这个实验可知,孩子们会观察榜样的行为,并自发模仿。这也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孩子们会向认同的对象进行模仿学习,认同的对象包括父母、老师、年龄稍大的孩子、或是其他大众媒体中的形象。无疑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是孩子首先认同的对象。而这一点,也是孙宝们的爸爸妈妈深刻认同的原则:凡事要孩子们做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图片5:聚精会神看动画片

小朋友的模仿意识很强烈,这个模仿对象可大可小、可老可少,只要看到跟自己行为不同,就会启动模仿意识。既然有这么强烈的模仿意识,那想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也不难,家长不一定非得要求孩子这样做、要求孩子那样做。最便捷、最省力的途径其实是——从自己做起,做出一个样来,孩子自然而然就有样学样,无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行为习惯。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强大的,也许这是生存进化的本能。为了快速适应这个世界生存下来,人类在幼年时进化出了强大的模仿、学习能力。但是,当人类成年后,幼年时的开放系统就逐渐转向了封闭,对环境的敏感性也逐渐降低,轻易满足于已有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层级,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也逐渐退化,似乎当下的自己也可以满足生存需求。若想精进,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寻求自我突破,恐怕还得找回幼年时的学习力,其实它一直都在,只不过被遗忘了。

我们年少的时候,光荣妈妈的口号使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有兄弟姐妹,吃饱养好有书读上上大吉;儿女辈独生子女很是孤独,但西方的心理学与儿童教育已日渐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视野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格局;孙一辈则很幸福,能未雨绸缪从儿童时代抓起现代化教育。就如堂妹朝晖对我前一篇日记的留言:赞成你儿子媳妇的理念,拥有,很好,但不必须拥有,谓之“佛系鸡娃”!两兄弟的培养还能套装,一举多得,不怕生娃。

孙宝弟有样学样实在可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