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新闻)(苏州院士)潘镜芙: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文字稿】

(2019-08-25 20:15:12)
标签:

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

潘镜芙

分类: 亲情

【口播(不计时间)】

    今年是中国海军诞生70周年,在人民海军向世界一流海军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的潘镜芙。今天的《苏州院士—致敬科学家!》,我们一起认识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总片头)  

(苏州新闻)(苏州院士)潘镜芙: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文字稿】

【CG】人物简历:

      1930年 出生于浙江湖州

      1942年 12岁 定居苏州 度过中学时代

      1952年 22岁 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专业

      1966年 36岁 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

      1995年 65岁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CG】2019年4月23日 青岛

【字幕(同期声)】海上阅兵开始   

【配音】

    今年4月23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国在青岛及其附近海域举行海上阅兵。海面上铁流澎湃,舰阵如林。人民海军32艘战舰分成潜艇群、驱逐舰群、护卫舰群、登陆舰群、辅助舰群、航空母舰群破浪而来。关注着这一消息的一位老人,同样心潮澎湃。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最大的希望 就是我们的海军和舰艇 日益改进 希望我们的航母编队 能够真的达到世界水平 

   (渐黑)

【CG】上海 闵行区

【配音】

    在位于上海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潘老。不大的屋子,书桌被塞在阳台,趁着白天光线充足,潘老正伏案看书做着笔记。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这首词叫什么 叫《忆秦娥》 初中的时候 甚至于自己将来想当文学家(笑) 

【配音】

    尽管年近90,潘镜芙依然记忆超群。家人说,这和他每天保持学习、笔耕不辍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字幕(同期声)】潘丽达 潘镜芙女儿

    他上午一定有两个小时是学习的 而且还认真做笔记 把我儿子书柜里 大学本科的量子力学 完全读完 从头到底 他说 我今年特别有收获 量子力学 集成电路搞懂了

【配音】

    除了看书,潘镜芙的另一个爱好是造船,这与他年幼时的经历息息相关。1930年,潘镜芙出生于浙江湖州,7岁那年抗战爆发,潘镜芙跟着家人乘着小船逃往上海。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进了黄浦江以后 看到的都是国外的军舰跟大船 我们自己中国的一条也没有 大船军舰一条也没有 所以那天 自己虽然很小 可是也感受很多 感到将来如果我们自己能够造军舰 多好呢 瞬间有这么个想法

【配音】

    1942年,潘镜芙随父母定居苏州,并在这里度过了中学时代。1952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专业,被分到华东电工局从事电气设计工作,3年后,被调到船舶设计部门,儿时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机遇。然而,当时国内的舰船设计基础薄弱,只能靠翻译从苏联引进的图纸,一点点摸索。潘镜芙跟着专家参加了扫雷舰的转让制造,设计了护卫舰。1966年,他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造一艘属于中国自己的导弹驱逐舰。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在驱逐舰设计的时候 首先一定要装导弹 为什么一定要装导弹 因为60年代开始 国外的驱逐舰 都已经开始装导弹了 

【配音】

    给舰船加装导弹,苏联的图纸上没有可以借鉴的设计经验。加装了导弹,意味着船体要拉长,排水量也随之增大。如何既能保持它的航速,又能保证作战能力呢?一筹莫展之际,钱学森的一番话启发了潘镜芙。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就讲 你们舰上装导弹 第一次装导弹 我们这个导弹 是你们舰上的一个小的系统 你们舰是个大的系统 可是我们这个小的导弹系统 装到你那里去 你设计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 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这个就是系统工程的原理 

【配音】

    从船舶到机电,再到武器设备,作为总设计师,潘镜芙要解决各专业间交叉的重大技术问题,最终,在攻克了大量技术难关之后,1971年底,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首制舰“济南号”交船完工。可交上去的船,适航性如何,船上的电子设备,能不能连得起来,为了让自己心中有底,潘静芙又跟着这艘舰进行了两年的扩大试验。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适航性试验在舟山海区做的 舟山这个外海 浪岗这个地方浪最大 浪岗浪岗 浪高三尺高 民间是这么讲的 我在那里做的时候 浪高的时候 船转了一圈 顶浪 旁浪 顺浪 转一圈把它摇摆的参数都测出来 我在这个指挥所 做适航性实验的时候 一边吐一边做 

【CG】1973年 051型驱逐舰进行第一次导弹发射试验

      实现我国海军导弹驱逐舰“零”的突破

      我国驱逐舰进入“导弹时代”

(渐黑)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前面这个主炮 当中这个是个对空导弹 这两门是副炮 这个是总指挥所 这个四门 是对海导弹系统 每个都是两管 一共有八管导弹发射管

【配音】

    这款052型首制舰112舰的模型,是潘老的珍藏之一。模型虽小,五脏俱全,舰上的每个角落,他都曾亲自踏上。而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对052型第一次提出了作战系统的概念。

【字幕(同期声)】施宗伟 时任052舰分系统副总设计师

    我们国内的话 本来是没有作战系统这样一个概念的 以前我们国内的话 都是单机单控 就是你负责副炮就副炮 负责主炮的就主炮 没有全舰那样一个统一指挥的组织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要把我们舰上的武器 跟电子系统设备 都联网成为作战系统 进行作战指挥自动化 这个是我的一个总目标  

【字幕(同期声)】传统海战一段

【配音】

    这是传统海战给我们的印象,近距离的对抗十分激烈,火炮的威力决定了军舰的核心战斗力。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情形已完全不同,对海、对空导弹和反潜鱼雷,被安装到驱逐舰上,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驱逐舰的战斗力得以大幅度提升,逐渐成为各国海军中的宠儿。051型的作战能力,显然已经被远远甩在了身后。1983年,潘镜芙接到任务,要自主研制第二代新型导弹驱逐舰,采用全武器系统。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051作战指挥怎么指挥的 现场站在指挥所 露天 站在露天看目标 根据雷达报告的时候 进行指挥 052就不同了 坐在作战指挥室里 自动化地来进行作战指挥

【配音】

    在052舰的设计建造中,潘镜芙还创造性地提出“两条腿走路”的方案,从国外引进柴燃联合动力装置,其他系统由国内自主研发;为了吸取051舰扩大试验的教训,他提出所有设备必须经过陆上试验再装舰。从此,陆上联调试验,成了我国军舰建造中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

【CG】1994年 新型驱逐舰052型正式服役

      首舰112舰被誉为“中华第一舰”

      052型多次远航出访 从蔚蓝驶向深蓝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的舰 不光是只能在家门口转一转的舰了 可以到远方去了 

(渐黑)

【字幕(同期声)】

   《军港之夜》口琴一段

【配音】 

    为国铸舰近半个世纪,图纸上的勾画、舰船上的岁月,把潘镜芙与中国舰船紧紧相连。而科研工作的需要,也让他在婚后有20多年的时间,奔波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期与家人分居。

【字幕(同期声)】潘丽达 潘镜芙女儿 

    从小到大 我就一直在送爸爸 和等爸爸回来的过程当中  

(苏州新闻)(苏州院士)潘镜芙: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文字稿】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爱人在过世的那一年 过世的前几天 她住在医院里边 突然跟我打了个电话 老潘 你给我回武汉来 跟我讲了这么一句话 我在家里听了以后 稀里糊涂 怎么来了句 叫我到武汉去 我后来一想什么呢 她生命的最后的时候 她想到的 就是她到武汉去 跟我在一起的这几年时间

【配音】

    那时,潘镜芙时常带在身边的这支口琴,吹得最多的是《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吹出的,是他对故乡、对家人的依恋。上世纪90年代,潘镜芙从设计一线退出,担任顾问,回到上海后,口琴的曲子不知何时换成了《军港之夜》。或许,回望那些年军港静悄悄的夜,他难舍眷恋,但如今一艘艘起锚的新战舰则是他最大的慰藉。    

【字幕(同期声)】潘镜芙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给青年人的信

    青年人 如果立志 要今后为祖国科技事业做贡献 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参加工作以后 要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一直以“为学当似金字塔 既要博大又要高”勉励自己

    这句话使我在工作中 终身受益

    工程院院士 潘镜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