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写诗是一场宿命

(2016-09-24 00:40:29)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写诗是一场宿命作者:白芷芳馨

 写诗 是一场宿命

                    ——漫谈诗人陈年喜和他的诗歌

 

   

      初次关注陈年喜的诗歌,是在2014年初。一位叫逸尘的朋友推荐了他的诗歌博客。那时候陈年喜刚刚离开矿洞,矿石的尖叫机器的轰鸣依旧在耳,开始勉为其难地同意加入“我的诗篇”纪录片的录制。用“勉为其难”这个词,是因为我在他博客看到了一首诗《皮村记》:“我从山中来带着秦岭的敌意/很多年里 我一直拒绝你/北京你无比强大/一个国家的心脏/三百里雾霾作了药剂......一个村庄是很容易被忘记的/黄金忘了的事物/由黄土牢记/在一张向北的床上我倒头睡了/蓬头垢面地回到了山林”。这让我看到了一个罕见的承受生命苦难的人,对古土泥水的眷恋和对另一个虚华世界的拒斥。与雷平阳老师的诗歌“我只爱寄宿的云南,因为其他的省/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蜜 ”有异质同命的情状。

 

    从他的诗歌博客,我第一次见到用血和泪写诗的人,第一次看到用生命为笔触写诗人,第一次看到用宽厚的人格原谅人间疾苦的人。让人忍不住一首一首读下去,读着读着就疼了,读着读着就落泪了。我有意避开一首却无力避开的诗:“早晨起来头像炸裂一样疼/这是大机器的额外馈赠/不是钢铁的错/是神经老了 脆弱不堪......我身体里有炸药三吨/他们是引信部分/就在昨夜在他们床前/我岩石一样轰地炸裂一地"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命体验,是在众多拥有安逸生活的我们不能切身感受不得不肃然起敬。可以想象一个每天与荒天野地和千米矿洞为伍的工人,拭去工具箱上的灰尘,又摊开皱巴巴的稿纸,以趴伏的姿势开始写诗,以虔诚的姿态开始写诗,把诗歌当成一种神谕,一种信仰,一种现实世界的对抗,我所见到的,还有诗歌以外沧海一粟般的孤独和草芥沙粒的荒苍。后来这首诗歌成为了陈年喜的代表作,因此他也获得了炸裂诗人的标签,但他的诗歌文本是多样性的,丰赡的,仅仅由炸裂来定格它们,是有欠公允的。

 

  陈年喜是关注历史并有怜悯情怀的诗人。他写下:“唐朝没死/它就住在西安/而唐诗/已有多年没有回城";他写下:“在渑池/黄土大于黄河/黄河的风/吹起人的衣襟/吹不动人背后沉默的黄土";他写下:"历史深不见底而山河不是/凡地理皆有故事和传说/沉默的黄土......我一直猜想/西安岭和西安哪个古老/下到山脚明白这样的猜想并无意义/山河从不古老/古老 本上气不接下气的王朝"。

 

  陈年喜为什么要写诗呢?仿佛遵循一道灵魂的引导,仿佛是一场宿命的安排,进入生命和人间世界的本质,呈现它的本质。他的诗歌里有对亘古命运的一种倾诉,有对苍凉矿世的一种唏嘘,有对生命的爱并质朴无畏,有对家国、政治、命运的关注和忧思,亦有着对亲人的亲情和责任。也许正有了这些,无任何嗜好并沉默寡言的他不得不写诗,诗歌对于他无疑是一道出口,而他的诗歌是具有丰饶的承载力的。

 

       说到亲情和责任不得不提到陈年喜几首描写亲情和爱情的诗歌,很难想象这个铁骨铮铮,一米八多身高的西北汉子,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看《与父亲同眠》:“十二月的土地水瘦山寒/寒不过一位老人七十岁的身骨/今夜我把借用四十年的体热/向父亲徐徐归还”。“我小小的爱人比一朵花还小/她在遥远的乡下/一堆农事的塔尖......秋天真高秋天的人间多么富有/而我只有小小爱人/这点真实的白银”,也许正是心底蕴藏着这份亲情,诗人几十年走南闯北,用疲劳和操守换取微薄的血汗钱;也许正是心底蕴藏的那一点真实的“白银”,才让他吼起秦腔字正腔圆,才让他写出诗歌,在细微之处见到温暖。

  陈年喜绝大部分诗歌写得厚重而真实,精炼而不粗砺。接地气又有文学意义上的丰富提升,是那种既可以贴地奔跑又可以飞翔的诗歌,是可以“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可以接受的诗歌。有人问他为什么写诗,他说:“作为大半生的热爱,也是我生计之外常常思考的事情,我想,诗歌应该是一桩建筑,是徽雕,人们从其中认识,感受汗水,眼泪,血肉,人情风物和世道人心……作为个人,我想尽可能的说出我的生活,肉体的,心灵的,有人间风雨的投影。唯有艺术能真实,唯有真实才有一切。

 

  我想说,有人写诗是一场宿命,我愿陈年喜的诗歌能改变一种宿命,完成一种新的宿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