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门秦关》话今昔
标签:
川陕地理分界标志汉王台望红台蜀门秦关碑序诗词歌赋 |
11月初正是赏秋的最佳季节,我们从陕西汉中市前往四川巴中的光雾山景区,行驶在G244国道的“红军西路”路段,忽然前方出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关楼,公路从关楼下穿过。再看路边停着不少车辆,还有游客中心。到了吗?赶紧下车打探,原来这里是“蜀门秦关”,自古就是川陕分界的地理标志,因位居米仓古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看来这里的历史人文一定深厚久远。
↑ No.1《蜀门秦关》介绍
关楼位于四川省南江县与陕西省交界处。此地自秦汉以来就是出入川陕的一座重要关隘,古名“天上”。汉王刘邦、汉中王张鲁、蜀先主刘备曾先后在此建关筑台,更名“汉王台”。
革命战争时期,巴山游击队在此设过师部,红军北上,当地百姓常来此北望,盼望红军凯旋归来,这里又称“望红台”。
2003年重建成古典式关楼,是谓“蜀门秦关”。
↑ No.2《蜀门》
“蜀门秦关”的名称直接反映了其地理位置与通行方向:
“蜀门”意为由陕入川之门户。
“秦关”意为由川入陕之关口。
“蜀门”两侧楹联为赋:
雄关亘古今重睹去来一任风光随地尽;
胜迹分秦蜀漫寻左右更依情兴逐天宽。
↑ No.3《秦关》
“秦关”两侧楹联为赋:
云中出马跨世经年驭万乘可驰今古;
天上来人腾霞驾雾据一关而锁蜀秦。
↑ No.4 陕西-四川省界碑
在“蜀门秦关”门洞内侧,立着一块“陕西-四川省界碑”,它将地图上的省界具体化了。正对着界碑站立,向左一步是陕西,向右一步是四川,原地立定便“一脚踏两省”,这独特的体验真好!
↑ No.5《蜀门秦关碑序》
《蜀门秦关碑序》详细记载了该关隘作为川陕分界线的历史作用,包括秦汉时期的军事防御功能、三国时期的刘邦、张鲁、刘备在此建关筑台的史实,以及红军北上时期别称“望红台”的来历,追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轨迹和重要事件。
碑记很长,可摘录部分内容:
“秦巴巍峨,横空出世,形胜天下。蜀门秦关,雄踞川陕,协合南北,何其壮哉!关门基址,古名天上,后为汉王台,今称望红台。……
夏禹会盟涂山,巴蜀俱往矣;殷高祖征讨巴方,巴人立巴戎关;周武王征伐殷纣,巴师出征牧野;秦惠王派司马错灭巴蜀;萧何月下追韩信于孤云山,汉王刘邦发賨人平三秦;曹操征汉中而张鲁徇巴州;刘备驻大坝牟阳城;唐代废帝李重福、李重茂和太子李贤谪贬集州和巴州;宋代程松平吴曦叛乱亟趋米仓山;元宪宗蒙哥率三路军入川战死合州;明清白莲教义军横行川陕楚;徐向前、李先念率红军建立川陕苏区,巴山游击队征战其间,莫不留迹于此也。……”
↑ No.6 登上关楼
沿关楼两端的坡道阶梯可以登上关楼,那里也值得一看。
↑ No.7
雕梁画栋、诗词高悬
↑ No.8《望红台》
“巴山乌云遮盖 
↑ No.9
↑ No.10《大风歌》 汉 •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No.11《出塞》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No.12
站在“蜀门秦关”极目远眺
↑ No.13
南眺蜀地,层林尽染,秋意正浓
↑ No.14
北望关中,山峦叠嶂,景色壮丽
↑ No.15
城墙
↑ No.16
关楼拱门处雕龙
↑ No.17
四川侧的广场
↑
No.18
↑ No.19 马自云中出,人从天上来
清代诗人熊一飞的诗句“马自云中出,人从天上来”生动描绘了“蜀门秦关”
群山高耸、地势险峻的特征与意境,并被镌刻于“秦关”门楼的楹联中。
↑ No.21“红军北上”浮雕
站在“蜀门秦关”,仿佛能看见历史重演,时光倒流,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在此地碰撞出火花,并完美融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