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土“雕凿”的交河故城

标签:
车师国都城军事要冲汉代英雄生土雕凿的城市独特的建筑工艺 |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由姑师(后称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最早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它是丝绸之路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的重要中心城镇,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14世纪元末察合台时期,因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败,最终废弃。
↑ No.1
交河故城
↑ No.2 交河故城地理位置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的一座黄土台地上,因两河绕城相交而下故称交河。
↑ No.3 交河故城介绍
景区内有个不大的展览馆,对交河故城的介绍包括:交河故城的历史兴亡、自然地理和都城布局、城市建筑特色等,很值得一看。
↑ No.4 交河故城全景鸟瞰
交河故城坐落在一片柳叶形的孤岛上,南北长175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总面积37.6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22万平方米。交河故城遗址保存基本完整,建筑在戈壁绿洲中沟谷环绕的三个台地上,包括一片城址和两片墓地遗存。
↑ No.5 世界上唯一的生土建筑城市
交河故城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掏挖而成,寺庙、官署、城门、民居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整个故城就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艺之独特,举世罕见。现存建筑物大部分为唐代所建,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简言之,交河故城就是古代吐鲁番先民在生土里“雕凿”出来的一座都城。
↑ No.6 咽喉要塞
交河城自古就是欧亚陆路交通要冲。公元前1世纪,西汉为了控制西域及丝绸之路,与匈奴争夺交河城,爆发了“五争车师”的大规模战争,最终汉王朝将匈奴打败,使其退出吐鲁番盆地。
公元前60年,汉朝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全面管辖西域军政事务,交河城归入中国的版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唐朝时,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
↑ No.7 汉代英雄何其多
张骞:陕西汉中人。汉代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
班超:字仲生,陕西咸阳(今)人。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后奉命出使西域,他在31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的50多个国家,为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广利:中山人。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域诸国的统治,派遣李广利率领部队出征西域。为了保证供给,李广利下令在吐鲁番木头沟一带屯田,因此建立了最早的高昌城。
↑ No.8
交河故城在丝绸之路上的战略地位
↑ No.9 故城之殇
14世纪的宗教战争,打破了古城的平静,摧毁古刹民居,改变了人们的信仰,在持续不断的战火和惨烈的浩劫中,古城逐渐损毁,最终沦为一片废墟。
↑ No.10
展览馆内部
↑ No.11
展览馆庭院
↑ No.12
展览馆庭院
↑ No.13
伏羲女娲图腾
↑ No.14
景区交通车候车点
↑ No.15
维吾尔族的传统农具——坎土镘
↑ No.16 唐代高僧玄奘
公元4世纪,佛教流行于交河城,一千多年间高僧云集,佛寺栉比。当年唐玄奘西行取经,与高昌王麴文泰挥别于交河城,玄奘感慨“决交河之水,比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
↑ No.17 前往交河故城遗址
乘景区交通车前往交河故城遗址,沿途一路有河流伴行,可能受季节影响,水流量很小。
↑ No.18 交河故城区域划分及参观线路
驻足观看,交河故城基本是按功能分区的,包括:大型院落区、官署区、仓储区、居住区、寺院区、街巷、塔林、和墓葬区八部分。参观线路(红色)将各区域连接起来。
↑ No.19
交河故城南门
↑ No.20 南门遗址介绍
南门阙口宽约6.8米,门后有6米高的防御挡墙,向内通往中央大道,是交河城最主要的通道。
↑
No.21
↑
No.22
↑
No.23
↑
No.24
↑
No.25
↑
No.26
↑
No.27
↑
No.28
↑
No.29
↑ No.30
进入官署区
↑ No.31
官署区
↑ No.32 官署区介绍
官署区位于故城中心,面积约2公顷,有官署、寺院、官吏住宅等主要建筑。这里的院落和建筑技法细部保存的还是挺不错的,毕竟官署和民居档次不同。
↑ No.33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环顾,能看到寺院区、居民区、塔林和墓葬区,密密麻麻好大一片啊,可见当年的交河城规模宏大,人口密集,都市繁华。
↑
No.34
↑
No.35
↑
No.36
↑ No.37
寺院区
↑ No.38
寺院区
↑ No.39 生土“雕凿”出来的城市
交河故城是一座庞大的、用生土“雕凿”出来的城市。其独特的建筑工艺至今国内仅有,国外罕见,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创造力。
唐代时,交河城就广泛使用了“减地起凸法”的建筑技艺,就是建造之前,在地面上事先规划好建筑物布局,确定墙壁位置之后,把墙内外的土挖去,这样竖起墙来。同法再掏挖出房间、庭院和道路等建筑。城中除寺院外的大部分建筑,如大型院落区、衙署区、街巷区、中央大道、东西大道、东门等都是用此法建成的。
望着眼前这片密密麻麻、鳞次栉比的建筑遗迹,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真的非常震撼!这浓墨重彩的一笔铭记了交河城昔日的辉煌。
↑ No.40
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交河故城》 彩墨画
在景区展览馆看到这幅吴冠中先生的作品《交河故城》,对比眼前的交河故城实景,满满的真实氛围感扑面而来。
↑ No.41 告别灼热故城,带走一丝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