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方案
(2015-06-22 10:12:1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 |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方案
东桥中心小学
一、课题提出背景: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学校要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忽略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校又是另一副“面孔”。所以如何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二、课题概念界定:
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课题中的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转化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三、课题研究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联系。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因此,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研究“知行脱节”现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1)学生遵规守纪、讲文明、懂礼貌,学习、生活井然有序;
(2)“团结、守纪、奋发、和谐”的班风蔚然形成;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定基础。
五、研究内容:
1、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之以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1、行动研究法:课堂上进行教学,观察研究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行为习惯。
2、个案研究法:通过观察、记录、撰写教育随笔等方式,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案例。
3、文献资料法:学习研究文献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4、经验总结法:围绕中心内容,及时总结听课上课中的感悟,广泛收集有关参考资料,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分析个案,总结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
1、阅读
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15年4月-2015年6月)。
2、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师》、《江苏教育》、《教师博览》等杂志,并且经常上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
3、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
研究过程中随时撰写阅读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和个案,建立课题博客,发布学习、研究体会。
(二)具体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总周期为一年,从2015年3月开始至2016年1月。
1、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1)、阅读相关书籍,丰实理论基础。
(2)、徜徉教育在线,学习先行者的实验方法,摸索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2、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
(1)、利用学生家庭资源,布置“亲子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合作的的重要性。
(2)、借助语文课堂向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3)、对合作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作为合作学习示范组。
3、总结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
搜集整理资料,作出具体详细的归纳、总结。
八、研究成果展示方式:
1、研究案例。
2、课题研究报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