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
关中,又称秦中、渭河平原、渭河谷地,关中盆地,关中平原等,指陕西渭南潼关以西到宝鸡市宝鸡峡以东的地区,即现在的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渭南、杨凌一代地区。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而得名。关中地区自古号称“四塞之国”,境内有关山带河之险,沃野千里之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
名句名篇:名句“秦中自古帝王州”。全诗为“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杜甫《秋兴》其六)秦中即关中。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名句名篇:“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曹操《蒿里行》)关东,指潼关以东地区。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杜牧《题武关》)
中原
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周围的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名句名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本诗的中原可不是一个地名 ,而是一个总称
,这里代指失地)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这里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区。
三秦
“三秦”,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他们就是最早“三秦”的概念。而今天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名句名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长安
长安,一般指现在的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国、秦朝、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余个王朝在此建都,
长安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我国建都最多,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举世闻名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汉唐时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素有“西罗马,东长安”之誉。
长安为都时间长达千年左右,故唐以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并不一定指真正的长安。李白《金陵》诗:“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晋朝南渡后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可是李白还是用“长安”来指代建康。
名句名篇: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咸阳
咸阳,咸阳是西安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故称咸阳。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殷商时期,咸阳称做“程”。秦朝都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
咸阳是秦朝的都城,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但是两地相隔不远,。现在西安市辖咸阳,咸阳属于西安。
咸阳名胜古迹:乾陵举世闻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夫妇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昭陵(唐太宗墓)、茂陵(汉武帝墓)、阳陵(汉景帝墓)等27座帝王陵墓和256座陪葬墓,形成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帝王陵墓群。还有郑国渠渠首遗址、彬县大佛寺、唐昭仁寺大殿、杨贵妃墓等。
咸阳是著名的古都,在古代,咸阳代表着国家统一,代表着民族强大,因此古人心中,咸阳是一种符号,是一个精神的寄托,历代英雄豪杰,文人墨客都在自己的作品对秦文化、秦都进行了表达。
名句名篇: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金陵
金陵,古地名,又名秣陵、、建邺、、升州、 集庆、应天、天京,建业、建康、江宁、白下、越城(又名范蠡城)石头城,即今南京市,有“六朝古都”之称。唐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转移,它逐渐失去繁华,成为诗人骚客寄慨言志的怀古话题。登临金陵胜地,使不免兴起满怀思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人生之苦辛、家国之忧患,涌凝笔端,写成了一篇篇佳作。
名句名篇:山围呼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秦淮
秦淮河,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自晋以来即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
隋唐以后,秦淮河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
名句名篇: “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洛阳
洛阳,古称豫州,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南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有“九朝古都”之称。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名句名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潺潺伊洛河,寂寞少恩波。銮驾久不幸,洛阳春草多。(《洛中有怀》于邺)
白帝城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所建
,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白帝山上。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名句名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
附:中国古诗文中的一些古地名一览
长安-西安(在陕西省)
金陵-南京(在江苏省)
京口-镇江(在江苏省)
彭城-徐州(在江苏省)
钱塘-杭州(在浙江省)
江夏-武汉(在湖北省)
燕京-北京(在北京市)
颍阳-许昌(在河南省)
益州-成都(在四川省)
洛邑-洛阳(在河南省)
始安-桂林 (在广西区)
古沽-天津(在天津市)
吴郡-苏州(在江苏省)
南郑-汉中(在陕西省)
广陵-扬州(在江苏省)
会稽-绍兴(在浙江省)
嘉禾-嘉兴(在浙江省)
江州-九江(在江西省)
三阳-焦作(在河南省)
汴京-开封(在河南省)
奉天-沈阳(在辽宁省)
明州-宁波(在浙江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