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英语老师有这三种类型

标签:
prt河南省郑州市精品课大赛 |
01
您是哪种英语老师?
王蔷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将英语教师分为以下三类:
以知识为本的教师:
把文本作为语言知识学习的平台,教学重心围绕词汇和语法学习,碎片化教学难以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以技能为本的教师:
教学重点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技能。但模式化、表层化的教学忽略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思维培养缺失、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贴标签,难以使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科与人为本的教师:
拿到文本后首先关注的是主题意义、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其次是服务于主题、内容和观点的结构和语言知识。
“现在还有很多教师是以知识为本、以技能为本的,但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有更多的老师在成为以学科与人为本的教师。”
http://s3/mw690/0022sFQczy7lbuxpiWm32&690
02
真正的精品课,是看到教学的无限可能
http://s9/mw690/0022sFQczy7lbuAslHGc8&690
PRT项目组精品课大赛开设初衷,便是希望不断地改革和探索,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培养更多以学科与人为本的教师。
03
与大咖互动磨课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更为精彩的,是课后的评辩课环节。
PRT项目组特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王蔷教授、 河南省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崔秀玲老师、 郑州市英语教研员陶继红老师,以及PRT项目组副主任肖燕老师等专家深入浅出,让老师们观课后“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http://s10/mw690/0022sFQczy7lbuDKIxb39&690
王蔷教授:“故事教学能很好的开发学生,故事的情景丰富、生活化,从主人公、人物之间问题的发生、发展到问题的解决等,都能引发很多的思考。”
“Phonics只解决了认的层面,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意义?老师们要在情景中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激发学习,让孩子们去感知,体验,发现,想象。先从义出发,猜测故事发生了什么,怎么回事,慢慢的设置悬念,发散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
崔秀玲老师:无论是“Reading for phonics”还是“Phonics for
reading”或者是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要始终贯彻"Learning by Playing,Learning by
Reading,Learning by
Thinking"的课堂理念,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新活力。
陶继红老师:“一节课的目标定位定在哪里?需要仔细思考,有的老师是直奔主题,有的是从故事入手,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音形义相结合的过程,如果单独把一个个单词拿出来拼读讲解是没有意义的,拼读也是为阅读服务的。”
04
学无止境
她们在PRT项目中受益
PRT项目在郑州的课题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等活动已有一年的时间,多次邀请程晓堂、王蔷、陈则航等英语大咖为一线教师“磨课”。
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参与课题实践的一线英语教师都对英语阅读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这种指导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参与的教师认为,在整个过程中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有了全新而深入的认识,对他们日后的教学和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也是PRT项目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