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同解除规则和后果

(2023-08-09 11:01:09)
标签:

合同解除制度

合同解除规则

解除合同

分类: 民法典实务

  民法典合同解除规则及后果实务分析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韩洪律师

合同解除,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履行完毕之前,因约定或法定情形的出现,由当事人、法院或仲裁机构解除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的行为。合同解除引发合同效力消灭的效果。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之间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提前终止,尚未履行的部分终止终履行;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根据履行情况、以及合同是否具有继续性等性质,决定是否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此外,合同解除后,非违约方为了使自己的权益恢复到合同未订立时的状态,通常会请求违约方赔偿损失、承担违约责任。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未经对方同意任意解除。但是,合同缔结后实际履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形,或者一方当事人出于各种原因违反合同义务,导致合同履行难以为继。当上述情形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 ,如果不让当事人从原有的合同关系中解脱出来,便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亦不符合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要求,故,法律规定了合同的解除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规定的合同解除制度,包括合同的解除方式(约定解除、单方行使解除权解除、诉讼或仲裁解除),法定解除条件,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通知解除规则及合同解除的确认之诉,合同解除后恢复原状、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承担违约责任,以及主合同解除不影响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担保责任,等等。

围绕《民法典》合同解除制度,结合诉讼实务,本人分以下几篇论述合同解除的规则和后果:

一、合同解除的方式

二、合同解除的条件

三、合同解除权的性质、行使期限、通知解除规则及确认之诉

四、合同解除的后果

五、合同解除实务中的疑难问题

六、主合同解除不影响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

 

下一篇:《合同解除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