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入世多,日月掷人急。如何一少年,忽忽已三十。”此乃梁任公当年所作之诗,配以其“三十自述”嘉文一篇,余读之,颇有感触。今,余已三十岁矣。昨携妻回家小聚,与父母语:“感谢父母三十年来的养育之恩,今年,余已将为人父母。时间匆匆,不胜唏嘘。”言罢,两眼有泪盈眶,声稍哽咽。
余于丙戌年作诗一首:四地风土皆品尝,敏学好思热心郎。爱乐赋诗把书赏,为求修身浩气扬。此诗虽稍嫌自负,但亦可大致概括出余之历程。
余生于北京,已未年戊辰月癸丑日壬戌时降于人世。地支未辰丑戌四库齐集,两两相冲,此生跌宕起伏,由此可揭。六土汇聚,过犹不及,脾胃虚弱,天生注定。幼时在吉林省梅河口市生活,每逢暑假即到北京外公外婆家游戏。至今依然记得家住平房时摆弄向日葵、掘土种花之怡然自得;学前班时的滑稽丑事;小学期间的“大人物”做派;以《十万个为什么》中的内容考倒诸位来访宾客;在北京与表哥一起养刺猬、喂小鸟、叠飞机;每日到龙潭公园嬉戏,摘银杏、敲核桃……如此种种,至今回味起来,甘如饴糖,心神驰往。
时间荏苒,已巳年因父母工作调动,举家迁至广州。南国城市风土与北方决然不同,余青少年时期即在此度过,浸染深厚,对广州别有一番感情。甲戌年中考,填报志愿时,仅在第二志愿处报了一高中,其余皆中专技校类,不曾想就进入了高中。当时懊恼万分,如今回顾,颇有“地狱无门进不去,天堂被迫走一遭”之慨。三年高中,对读书愈加不喜,心中幻想着有朝一日如国父孙文先生般成就一番事业。丁丑年高考失利,进入一私立大学就读。幸而遇见导师王立功先生,在其提携下,成立读书协会,从此博览群书,对“书籍”有了一番认识。
庚辰年毕业,回沪。独立生活近两年,个中甘苦,今日默数之,颇为自豪。在电信黄页工作期间,得到诸位同事照顾,没齿难忘。张蓓,余一生之挚友也;许柯、傅翼,让余步入古典音乐殿堂以及发烧耳机(耳塞)领域,时至今日,余收藏古典音乐CD五百张,张张如数家珍。CD搜罗年余,又因一机缘开始大量置书,此好至今依存,于旧书店、于旧书网购得大量好书,一一陈列壁上,观之、诵之,美哉!美哉!
乙酉年,始与爱妻相识,偶染诗文,竟一发不可收拾,一路写下,自拟小诗已有百余首。并由此对中国古典诗词兴味浓厚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啊。至丁亥年与或存兄、韧南兄相识,又开始对中医爱好有加了,至今不衰。今年伊始,又钻研八字命理,颇有收获。近日因感智力尚浅,故暂时搁置,以待功德深厚之日重启研究。诸如此类机缘,愈琢磨,愈有趣。
今年初夏,小儿即将降生,回顾三十年光景,依旧自信满满,前路如何,虽不确知,但已知晓大致轮廓。如今只需奋勇直前,积善行德,自可光明一片。
今日兴致所致,随意书就,算是给三十岁一个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