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初中生英语课前有效性预习的研究

(2017-12-07 12:14:28)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盐城市大丰区教育学会

 

一、课题名称:初中生英语课前有效性预习的研究  

                                     大丰区第二中学 陈育芹

 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还是杜郎口“预习—展示---反馈”三模块都是把学生的课前预习放在首位。由此可见,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值得探讨和研究。

 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能解决两个现实问题:

1、研究适合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

2、寻找培养初中生养成有效性预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和创新之处)

 反思多年的英语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预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有效性预习。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先学也就是预习,自主学习,后教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点拨、拔高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教师如何对班级好中差三类不同群体有效地设计出不同的预习任务?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来把握预习的侧重点?什么样的课前预习最有效?等等,这些都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通过研究,找出影响初中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而探索出一些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需要老师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不会的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同时,因为老师规定课前预习,一上课就要做题,如果不认真看就不会做,就要落在别人后边,所以学生就会有一种紧迫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就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但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学生没有这种自觉性,没有做到真正的预习,有时候的预习作业,就去抄袭别人的或者参考书的答案。针对现状,研究切实有效的预习方法,迫在眉睫。

四、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预习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老师讲课前自学教师要教授的新课的内容。初中英语自主有效性预习习惯的培养与反思研究将着力探究从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方法措施、预习效果等方面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并从实践中反思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培养中的策略、效果、科学性等。

2.研究的假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预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新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就能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
)、指导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指导学生多角度预习,拓展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2.研究内容:

   1)调查初中生英语课前预习的现状。
   2
)分析初中生英语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
   3)
研究适合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预习方法。
   4
)探索培养初中生养成有效性预习习惯的策略和途径并付诸实践。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访问调查法:通过访问学生、教师了解学生预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对于所采取的策略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使所采取的方法更合理有效。

3、个案研究法:对于研究中出现的特殊学生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4、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5、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思路、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学习有关理论,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此阶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现状及存在问题;探寻学生对英语预习方法需求。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以先进的理论支撑课题的研究。

无论做什么样的研究都不会离开阅读,在阅读中来寻找理论支撑,在阅读中来借鉴先进的方法,在阅读中来积累丰富的研究方法……为此,我阅读了《英语课程标准》、《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英语教学法》等书籍。另外,在此期间,我还继续订阅《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并仔细研读,在平时的教学中,还穿插网络阅读,寻求有效合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2、调查分析现状,初拟实施方案并进行论证。

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访谈并分析学生的问卷反馈情况,了解学生的预习能力及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反思自己在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初步实施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加强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方法策略。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实施课题研究,开展教与学实践活动,不断读书、不断总结,不断修改,总结经验。此阶段我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展开研究;文献研究法——阅读书籍,积累资料;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1、立足于日常课堂教学,探索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策略与模式的研究。课堂、学生是实施课题研究的主体,是磨练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通过对主体这一鲜活的案例研究,试图建构最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最佳预习的方法。

2、上研究公开课。针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每学年在校内至少开二次研究公开课,邀请领导和同仁来指导与帮助,同时积极争取在县级上课,以期形成教学自己教学模式并把研究成果辐射,及时把教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参与课题研究交流,坚持上传课题博客内容。按照市教科所课题管理要求及时上传研究内容,包括计划、方案、调查报告、读书心得、课例分析、论文等。

4、不断调查反馈,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做了前期与后期的调查问卷,针对收集上来的问卷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确定研究的方向。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根据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报告,进行评审鉴定,成果推广。

八、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探索出适合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预习方法,并付诸教学实践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2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高度重视
   
我校高度重视教研活动,特别注重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尽全力给予课题研究者指导和帮助。
      2
、学校资源丰富
   
我校图书馆、备课室、网络教室储存大量关于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资料,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优质的资源。
      3
、课题负责人理论和实践功底扎实
    
本人及组员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教学一线,刻苦钻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陈育芹   制定课题,研修方案

副组长:臧正   制定并结合实际调整各阶段的研修要求

组员:朱艳霞、孙祝兰、戴垚 收集资料,整理整合

课题报告执笔人  :臧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