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商业集团的现在与未来——同仁堂研究之十
(2012-11-10 14:29:48)
标签:
田教授b股雄鹰同仁堂600085同仁堂科技 |
分类: 田教授作品 |
同仁堂商业集团是同仁堂集团旗下的最大公司(按职工人数算)。它是同仁堂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同仁堂股份持有一半以上的股份,估计剩余股份迟早也会全部或者部分注入同仁堂股份。它与同仁堂科技没有股权关系。我以为,同仁堂商业是同仁堂旗下资产最差的公司之一。它的现状与未来会直接影响同仁堂股份和同仁堂科技两个上市公司。我们来研究一下同仁堂商业集团的现状与未来。
一、
2012年的3月28日,商业投资集团隆重召开了成立大会,集团公司董事长殷顺海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总经理梅群等集团公司领导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家底:
截至到今年5月,商业集团所属96家子公司,353家门店,2家中医院,近百家诊所,分布在24个省市自治区,91个城市,员工总数达到8600余人,向“企业集团”管理转变,领导班子达成了四项共识:1、强化管理职能,提升管控能力;2、健全制度体系,夯实管控基础;
点评:
看到这份家底,我吓了一跳:8600人,这个负担可是像山一样沉重。人员工资是刚性上升的,而且同仁堂商业是老企业,同仁堂的传统是善待职工。指望同仁堂商业能有好的效益是不可能了。当然也有亮点,那就是2家中医院,近百家诊所。这是战略性资产,未来如何整合值得期待。
至于四项共识,我以为,都没有说到关键处。关键是人事及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借鉴同仁堂健康药业的做法,非常简单。可惜同仁堂商业做不到。未来也做不到。
二、 未来
具体目标:商业投资集团到“十二五”末终端门店将达到600家,年销售达到70亿,同仁堂的自有品种销售达到30亿元。
点评:这个目标是符合商业集团的现状的。因为商业集团的僵化体制和同仁堂健康药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目标相差也是极大。健康药业的目标是2020年销售收入破千亿。
具体路线图:
提出了“一个目标”,即:巩固对标成果,争创全国行业领先的目标;发挥“两个优势”,即:发挥同仁堂品牌文化和终端网络优势;明确“三个定位”,即明确“名店、名药、名医”功能,“大型店、精品店、旗舰店”店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覆盖”网络的定位;提升“四个力”,即提升“管控力、规模力、运营力、品牌力”。在同仁堂厚重的文化底蕴支撑下,商业投资集团这艘药品零售航母将披风斩浪,扬帆远航。
具体做法:
一是主攻“三大经济圈”。在巩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同仁堂零售终端网络建设基础的同时,发挥同仁堂品牌的影响力,继续扩大同仁堂网络规模。
点评:
这是典型的国企做派。同仁堂集团善于罗列一二三四,表面文章花团锦簇,实际成效有限。
同仁堂商业是同仁堂旗下典型的保守派子公司,和同仁堂健康药业、同仁堂药材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同仁堂商业的药店由300多个发展为600家还是有重大意义的。因为,销售是同仁堂的短板,未来600个销售点对于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的药品销售有重大意义,也是这两个上市公司销售额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加大开办中医诊所、中医坐堂医服务项目既可增加药品销售,又是重要的战略性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