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仁堂:质量是一种信仰--同仁堂研究系例之五

(2012-08-05 14:18:11)
标签:

01666

600085

b股雄鹰

港股

田教授

分类: 田教授作品

同仁堂的竞争力,首先当然是其品牌,然后就是其产品质量了。你去药店买药,首先你会想到买同仁堂的药,这是品牌的力量;其次,同仁堂的药确实是质量最好的,这是事实。这构成了同仁堂的核心竞争力。多数药其实成分是公开的,同仁堂的药的成分和别人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确实质量不一样,那么这其中的奥妙在哪儿呢?

 

   这个原因,其实和中药的特点息息相关。

 

   中药行里有句老话,叫做:丸、散、膏、丹,神仙难辨。意思是做成中药后,其原料的好坏,炮制过程的规范性,神仙也搞不清。和西药不同,中药没有西药那样非常规范明确的成分、过程的要求,因为西药是化学合成的,其成分是非常明确的,在哪儿做都一样。但是中药却大大不同。举个例子,一味药中有人参成分,同样是人参,你是用长白山的道地人参,还是用普通的甚至是劣质人参,质量、效用、成本都是相差天上地下。但是它们都是符合要求的,你也不能说它是假药。同样的原料,不同的炮制过程,相差也是极大。比如同仁堂做阿胶,首先它要求原料必须是整张驴皮,然后要把头尾边角剪掉,剩下中间的部分才能用,这样的制作过程当然保证了高质量。但是代价也是很大的,其成本必然高。中药这一特点,决定了中药的生产,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良心活。正是针对这一特点,同仁堂有一句著名的祖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人在做,天在看,必须自律。

 

   同仁堂中药的高质量,无非是来自于两点:原料质量,炮制过程。

 

   你走进同仁堂任何一家药店,都可以看到一幅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句话渗透到了同仁堂的血液里,代代相传,成为了同仁堂300多年的行为规范。乐显扬于康熙八年创建同仁堂,但真正对同仁堂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乐凤鸣。乐凤鸣把同仁堂出的药编写成《同仁堂虔修诸门应症丸散膏丹总目》,简称《同仁堂药目》,他在《同仁堂药目》的序言中,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唯医药为最”。“汲汲济世,兢兢小心,虽不能承先人万一,而至于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可以质鬼神、可以应病症,庶无忝先君之志也”。

 

   乐凤鸣这段话也奠定了同仁堂300年来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句话依然载于同仁堂科技每年年度报告的首页。

 

   一方面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理想追求,另一方面是“供奉御药质量不好怕要招来杀身之祸”的双刃剑高悬于头上,同仁堂对质量的追求从自律到自觉,慢慢的,成为了一种信仰。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同仁堂有一种名药叫作“紫雪”,它不仅需要滑石、石膏、磁石等矿物药,还需要沉香、元参、犀角、羚羊角、牛黄等贵重的细料。这还不算,它还规定,需要用“黄金百两”作为制药的工具。清末同仁堂经过八国联军入侵的战乱,损失巨大,制紫雪的百两黄金也不知去向。这紫雪就没办法生产了。这时有人就出主意说:“没有黄金百两就算了,咱们就是用了‘黄金百两’,又有谁知道呢?”当时执掌同仁堂的许叶芬(就是电视剧“大宅门”里二奶奶的原型)厉声喝斥道:“怎么,要砸同仁堂的牌子?如果因为没有人看到,就不依古法炮制,那还能保证药效吗?岂不是欺神灵,骗鬼神,辱没祖宗,有负天下人吗?”她毅然发动女眷们捐出自己的金首饰,终于凑出了百两黄金,制作出了高质量的紫雪。

 

 

 

可喜的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文化一直传承到了现在。同仁堂依然坚持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特色。

 

一、选料。

 

原料药材把关是关系到质量的第一道关口。老专家凭借经验鉴别,通过眼看、鼻闻、口尝、手摸,鉴别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新专家组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原料进行含量测定。老中青结合的专家组,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检测方法,使同仁堂的药品从原料开始就有保障。

 

关于选料方面,笔者进行了一次草根调查。一次和一个药店(非同仁堂药店)的药师聊天,她讲:她自己买药从来是只买同仁堂的中药,因为她只相信同仁堂的质量。她说同仁堂有一位严把质量关的老药师,这位老太太非常神奇,一看一摸一闻就知道药材的好坏,而且铁面无私,次等药材休想从她这儿通过。后来我查阅资料才知道,这位药师所言不虚,她说的是同仁堂中药大师芦广荣,芦师傅五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中药质量检验细贵药材鉴别工作,通过实践练就一身细料中药材鉴别绝技,被业内人士誉为“火眼金睛”。

 

二、炮制。

 

炮制工艺实际上是同仁堂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在中药里,炮制是非常重要的。加工炮制是制药的另一道程序。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对生药进行特定的处理,使其充分发挥药效。同样的原料药材,不同的炮制方法,制造出来药品的质量差异极大。这里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是要有独特的好的炮制方法;二是要依法规范炮制,不偷工。

 

同仁堂公私合营后,秘方大部分公开了,这造成了今天同仁堂独家品种并不多的尴尬现状,但是炮制方法不像秘方那么简单,很多独特的炮制方法还是留在了同仁堂。同仁堂也特别重视炮制,所以同仁堂现在有专门的中药炮制大师,例如金世元老先生,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传承人。这样的国宝级人才也只有同仁堂有。

 

除了具有独特的炮制方法之外,关键是同仁堂严格法规范炮制,不偷工。

 

举个例子,远志是一味安神药,其外部根皮有安神之效,但中间的轻硬木芯有烦躁的作用。在加工炮制过程中,如果不抽芯就会降低药效。同仁堂坚持在入药时把芯一个一个抽出来。

 

对同仁堂而言,质量是一种信仰。这在御品的选材与炮制过程中,得以完美的体现。

 

“御品”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所创的一套保健名药,出于对同仁堂的信任,施老将两剂药方交由同仁堂生产。 “御品”中的药材,每味都由经验丰富的药师细选而出,凡产地不符,采集季节不当,等级不够者,一律不用。同仁堂人坚持同仁堂的选料传统,宁愿牺牲产量和利润,决不退而求其次。人参必用长白山脚下,同仁堂人参规范化生产基地的一等品,严格按照国家的GAP规范组织人参的生产;山茱萸必用天目山附近,同仁堂山茱萸基地的优等品;党参只用太行山中,山西陵川县黄松背附近,同仁堂党参基地的一等“五花芯”潞党参。凡此种种,御品中的药材皆为上品,苛刻选材只求一个“效”字。

 

对于中药的质量问题,笔者进行了草根调研。一位居于安徽亳州的亲戚告诉笔者,亳州附近种植加工生产中药材的人非常多,普遍地存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一些小厂甚至以有毒药材(农药泡过的药材,看着成色好)来制药。由于亳州是中国最大的药材市场,可想而知,有多少假药次药流向了市场。与之对应的是,国家基药招标价一跌再跌,有的中药招标价甚至明显低于其所需原材料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造假就成为了必然。据笔者调研,同仁堂不少传统中药品种已经是无利可图,只是出于社会责任心在生产(有些药病人还在吃)。

 

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大家对同仁堂药品品质的了解,吃放心药、吃好药必将成为必然。同仁堂对质量的追求终将得到回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