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双色杜鹃“东阿阿胶”访谈录(作者:雪球)

(2012-07-17 17:48:01)
标签:

转载

分类: 东阿阿胶
双色杜鹃“东阿阿胶”访谈录(作者:雪球)
  
网友:东阿阿胶过去两年的提价是否存在过度或透支的问题,东阿阿胶未来的提价策略是什么?东阿阿胶阿胶块的产量还有多大提升空间,能否做到量价齐升?同仁堂等中药企业也在发展阿胶,在品牌影响力与东阿阿胶差不多,产品质量也差不多,但东阿阿胶的阿胶块售价比同仁堂高不少的情况下,东阿阿胶如何面对这种竞争和冲击?
杜鹃:关于东阿阿胶的价格,我个人认为长期应不低于干海参的价格,无论从工艺,营养疗效,日消费金额的角度讲都是这样。10年前,阿胶受政府限价,价值被低估,但10,11年连续大幅提价,消费者不适应而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恢复的。
    从现在的驴皮供应和公司策略来看,东阿阿胶的产量在几年内不会有大的增加,以后还是保量提价。阿胶价值回归,大力发展衍生品是公司的策略。
    同仁堂,宏济堂,太极等企业进入阿胶行业,有利于行业做大。东阿阿胶致力于文化营销,就是强化其产品的特性,如东阿水,传统技艺,以及现在所取得的道地药材基地,国家药用胶类产品基地等,都是在强化自身的特性。阿胶已经突破原料药的限制,显然是走滋补保健的消费品之路,品牌消费将是其追求的目标,阿胶行业也会像其他的消费品一样,摆脱同质化,走向差异化,这是消费品的共性。
 
网友:阿胶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远不及茅台,市场对阿胶的提价接受能力还需要培养,你认为是否需要通过加大广告的方式或者其它方式来开发市场需求,提升品牌定价权呢?
杜鹃:是的,阿胶要走的路还很长,加强宣传,文化营销是很重要的。
 
网友:控货的本质是什么?是为提高东阿价值,还是降低其价值?如果是提升,为何股价要跌,如果是降,为何要控货?
杜鹃:控货的本质是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减少渠道积压,促进价格到位。这样,会短期造成公司业绩增长减缓,但长期有利于公司的价值回归战略的执行。二级市场股价短期波动,不会影响公司长期投资价值。
 
网友:请教两个问题:
1、东阿公司控货也不是现在而为之,在大幅提价60%之前,2010年下半年已经控货。我想请教此次的控货与之前的控货性质、措施是不是一样的?估计此次控货能把400吨存货基本消化完吗?估计此次控货到什么时候结束?
2、从长远来看,阿胶要实现价值回归,我认为除了驴皮短缺的原因外,控货是手段。请问对吗?那是否意味着控货会是公司长期的常态?谢谢。
杜鹃:这次控货和2010年底的控货手段没有甚么不同,根据渠道的历史出货量及存货量来决定发货量。2010年的控货是为2011年初的大幅提价做准备,此次控货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市场囤货的消化,加快市场价格的执行到位,但也不排除其他目的。和市场人士交流,市场正常的阿胶存量在200吨比较合适。秦总昨天接受媒体采访说,这次控货估计到9月。
    东阿阿胶的OTC检测系统是很好的,在经销商,分销商及主要终端做在线数据采集,严格把控主要阿胶的销量及流向,这是渠道管理强有力的措施,今年的采集量放大一倍,加大辐射面。其目的就是加强对市场的掌控,便于其价值回归战略的实现。一般在有趸货冲击造成价格不到位,或提价之前,会进行控货。
 
网友:请问,东阿阿胶这十几年来的巨大增长,究竟是营销推动,还是需求拉动,还是什么文化撬动,您认为是什么因素主导着阿胶的神话?十年前为什么没有这些神话?
杜鹃:主要是需求的增长,产量的下降,总之是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现在的阿胶行业产量也就3千多吨,面对的市场需求在不断的增大。东阿阿胶的文化营销及宣传,起到推动作用。东阿阿胶从单纯补血市场向滋补,美容市场的转换,必将扩大市场的需求。长期看,随着老龄化加剧,生活水平提高,养生意识加强,这一趋势还会延续。
    十年前,阿胶被边缘化,其价值未被主流市场接受,阿胶仅限于补血的药品概念,市场未培育完善。
 
网友:程继忠于2009年担任分管销售的副总,即把控制营销理论嫁接到东阿阿胶上,通过理顺渠道、大幅提价等策略,虽使09年业绩出现调整,但换来的是10、11年业绩同比均增长45%以上。随着今年年初程的离职,东阿阿胶的坏消息是接踵而来,最新的是销售渠道积压了。。。。。。
杜鹃:结合市场调研,以我的判断,2009、10年阿胶的销量大增,有消费的需求,也有涨价预期导致的趸货行为。2011年60%的提价,市场对阿胶的涨价预期减弱,招致趸货抛售,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但今年市场的趸货比去年少多了,公司控货就是加快囤货的消化,有利于市场的发展。秦总对去年的大幅提价有反思,以后将是逐步提价的方式,但公司的价值回归战略不会改变。
 
网友:杜鹃兄参加了东阿阿胶刚结束的2012年股东大会,能详细介绍一下新招的两位职业经理人的具体情况吗?另阿胶浆提价在各省、区、直辖市备案的进展如何?广发的调研报告说是备案了4个省、区,但东阿阿胶投资者平台说的是8个,哪个正确呢?
杜鹃:东阿阿胶招聘的两个高管,一个具有宝洁背景,做快消品;另一个有中美史克工作经历,做营销,将于7、8月上任,其他情况不清楚。复方阿胶浆提价目前已经完成十个省市的备案。
 
网友:阿胶块提价量不增,阿胶浆适度量价齐声,桃花姬衍生品成长速度稍快,就算增速放缓,也不过是缓到了20%----25%而已,市场就不满意了。控货和调整提价策略是为了长远的发展,实乃长期之利好,再加上原料问题终究是能够解决的,如今正是介入东阿阿胶的好时机。兄如何看?
杜鹃:你的看法是正确的,股价不做评论。
 
网友:戴维斯双杀,是介入长线牛股的最佳机会。过去两年东阿阿胶在横盘震荡中逐渐下跌至近腰斩,正是估值水平与业绩增速不匹配导致。如今双杀完毕,正是介入时。不过,但凡是双杀后的好股,都会有一段时间低迷期,惯性而已。好公司休息片刻能够重新上阵,坏公司休息后则一蹶不振。东阿阿胶显然属于前者。目前股价对应2011年30倍静态PE,2012年25倍,应属合理区间,虽折扣不多,但不高估。对于东阿阿胶,在不高估的情况下,适度给些溢价,我想还是值得的。兄如何看?
杜鹃:股价影响因素很多,不做评论,谢谢。
 
网友:据《财经网》6月20日报道:“记者在今年5月中旬走访北京二十几家药店时发现,在售的东阿阿胶牌的阿胶块最近的生产日期是2011年11月,并在《东阿阿胶销售面临大考》的文章中指出,公司渠道存货太多,阿胶块的价格体系有失控的前兆”。而杜鹃兄在5月19日撰写的《东阿阿胶 将出现新一轮业绩高增长周期》指出:“从市场调研的结果看,今年市场在售的阿胶块比去年同期的生产日期大幅后移,囤货经过一年多的消化,对销售影响趋于弱化,这有利于阿胶块的销量恢复。”“以笔者判断,东阿阿胶业绩的增长,从2012年2季度开始还会出现一轮较高的增长周期”。请问调研的误差出现在哪?从中可以借鉴、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杜鹃:调研是各地群友真实的市场走访,其中有北京,江浙沪,山东,广东,不会有误。比如在北京的同仁堂药店4月出现1月生产的东阿阿胶,大部分是去年终11、12月日期。
    今年的市场囤货冲击情况小于去年,这个是正确的判断。
    对公司做控货没有估计到,这个会影响2、3季度的短期业绩,但有利于四季度及明年业绩的释放,时间会推移两个季度。
 
网友:“离开了东阿水,就不能叫阿胶”,这怎么解释在各地收购驴皮和从国外进口驴皮的行为呢。
杜鹃:阿胶是讲究传承的产品,阿胶以东阿水练就被视为正宗,以黑驴皮为最优;东阿阿胶也获得原产地证书的产品,指整张驴皮用东阿水炼制,在东阿生产,但对驴皮的产地并未限制,对品质有要求。
 
网友:提价造成很多商品变成期货了,跟地产一样。
杜鹃:提价预期会造成市场囤货,这是负面的影响。
 
网友:中国阿胶养生文化苑项目公司是否参与投资,后面收益是否有分享机制?阿娇生物科技项目进展如何?
杜鹃:中国阿胶养生文化苑项目,政府出地皮,公司投资,公司占80%股份。一期投资1.3亿,已建成;二期投资3亿,筹建中。
    生物科技园在建设中,设计产能100亿,13年底竣工,满足新版GMP要求。
    生物制药今年增长200%,产能不足,公司计划13年10月生物制药先进入新园区。
 
网友:2010、2011年的大幅提价是秦玉峰根据价值回归战略开展的,还是聘请程继忠之后,根据程继忠的控制营销理论开展的?
杜鹃:营销团队做的建议,秦总拍板。秦总勇于承担责任,说以后不会这样激进了。
 
网友:东阿阿胶这几年完全靠提高毛利率来提升ROE水平,东阿阿胶最近两年趴在账面上的现金接近20亿元,大部分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在5%-6%,大大拉低了ROE水平,公司是否有好的项目来用好这部分钱,发挥更大效益?如果没有,是否应该考虑分红给股东。杜鹃兄,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杜鹃:是的,提高分红比例也是这次大会大家关注的重点,秦总回答明年会改观。
    目前有一些项目在考察商谈中,合乎公司战略的项目。
 
网友:对于东阿阿胶衍生品(如桃花姬)里面阿胶含量的问题我一直有疑问的,虽然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数据不大一致,但我还是有两点看法:
1、桃花姬是几年前开发出来的产品,几年前阿胶块的价格和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几年前看,桃花姬的毛利率是很高的,近几年,阿胶块价格翻了几翻了,在原材料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尤其是未来阿胶块的价值回归之路还在继续,驴皮价格的逐渐提高,如果未来阿胶块都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桃花姬的前景会如何?
2、不过阿胶做什么衍生品,里面的主要成分还是阿胶,基于阿胶疗效考虑,阿胶含量肯定要有个最低含量底线的,随着阿胶单克价格的提升,做衍生品还有利可图吗?
杜鹃:阿胶的价值回归和衍生品放量是相辅相成的,不矛盾。
    资源稀缺的产品才能有较好的定价权,这也是阿胶块保量提价的逻辑。
    衍生品的附加值更大,利润率只是一个方面,销售额也很关键,更能促使公司做大。
 
网友1:从东阿阿胶看,依靠所谓“传统文化”来持续提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么,消费品能否提价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能否结合贵州茅台的例子谈谈?
杜鹃:供需关系是本质。东阿阿胶的文化营销,在于树立产品的特异性,去除阿胶行业的同质化。茅台在白酒行业如众星捧月,就是赋予了他超乎品质以上的东西,所谓的精神享受,东阿阿胶亦如此。
网友2:这点不得不佩服秦总的战略,现在应该让更多的厂家进来,到时才有意思去划分市场,通过逐步在上下游产业链的主导上发力(秦已经再为这些做准备了),抢占份额,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蛋糕去吃。阿胶市场应该有更多的厂家来培育壮大。
 
网友:你吃过阿胶么?或者身边人吃过么,感觉怎么样? 呵呵,有人送了我一盒铁盒的,最近想吃一下,怕上火。 最好自己去感觉一下效果。像茅台喝过几次,公认的好喝,第二天绝对不头疼。
杜鹃:有些人吃阿胶上火,可以减少剂量,个人的体质不同,可以咨询一下医生。我常年吃阿胶粉。
 
网友:阿胶和其他胶类企业相比最大的竞争力体现在哪里?目前控货说明产品供过于求,如何保证今后持续提价不被其他企业超越?
杜鹃:品牌是最大的区别,是品质传承的体现,具体来讲很多,如东阿水,工艺,历史传承,资源掌控能力,道地药材,国家胶类用药研究基地等,这些都在强化东阿阿胶的竞争优势。
 
网友:您如何比较白药、阿胶和片仔癀的基本面质地及未来发展?
杜鹃:阿胶从补血到做滋补、美容,是个很大的品类,行业前景更大,且行业较小,资源更好控制。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更具确定性。
 
网友:我觉得“吃阿胶上火”这事有点宣传的过于夸张了。前些天去药店,遇到一个老中医,是我同学的父亲,我问他:吃阿胶上火吃点什么中药一起配合着吃好呢?他的回答令我意外:他说,阿胶不会上火的,不用吃去火药的。我刚买了几盒阿胶,12年2月份的,吃了半个月了,也没感觉到上火。我觉得市场有点儿夸大宣传了!再谈点儿吃阿胶的感受:阿胶绝对是好东西的,吃了感觉精神好多了,精力充沛的感觉,睡眠也好,现在我全家都在吃阿胶,尤其我母亲吃了阿胶效果最明显,脸色特别好!阿胶的价值是大大的被低估了,也许是是认识的人太少的缘故,将来阿胶价格即使超过海参我认为都完全正常,个人准备趁现在阿胶还便宜多囤点货。
杜鹃:阿胶忠实的消费者,谢谢!
 
网友:杜鹃兄对东阿的了解是超过很多朋友的。请问您通过对公司战略,领导层,原料控制程度的了解,您对它的估值上下限在一个怎样的范围?能简单谈谈依据就太好了。谢谢!
杜鹃:40以下属于低估区域,阿胶保持复合收益增长25%没问题。
 
网友:您看好东阿阿胶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支撑点是什么?您觉得东阿阿胶与福胶、同仁堂相比,其竞争优势在哪里?目前,东阿阿胶的消费群体是什么样的人?阿胶行业目前似乎没有行业标准,怎样阻止别人以次充好,或降低阿胶的含量来进行底价恶性竞争?或者说,除了品牌外,怎样使消费者识别东阿的阿胶质量更好?非常感谢!
杜鹃:东阿阿胶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特殊的地域水源,企业文化,这保证了东阿阿胶的品质是最好的,文化传承更强化了这一点。企业有明确的战略,较好的执行力,东阿阿胶的很多投资在做行业5-10后的事情,是个有前瞻的企业,这个都在逐步强化他的护城河。
    从公司市场调研的情况看,消费群从补血向滋补转移,年龄向年轻化转变,从农村到城市,富裕地区转移。
目前有药典要求,但标准较低。
    秦总估计1-2年,阿胶行业的新标准会出台,比如重金属,农残等指标会加入,公司在积极关注这个事情。未来,阿胶行业会经历集中度提高,从目前的53家集中到3-5家。
 
网友:请教, 除了东阿阿胶之外,你还看好哪些中药股?在挑选中药股的时候,你比较看重哪些指标?
杜鹃:我比较注重企业行业的发展空间,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产品力。从财务的角度,比较重视自由现金流,资本投入回报。
 
网友:所谓东阿水,只有东阿阿胶一家享有它的水源吗?福交也在东阿镇,水源,水质不同吗?
杜鹃:整张驴皮、东阿地下水、严密的质控体系和制作技艺是质量的保证,是道地药材的保证。出口日本的阿胶原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842项零检出,就是最好的证明。公司力推多项重金属检测标准进入国家药典和行业标准而不得,就是强大的优势之所在。
 
网友:单从质量上讲,东阿阿胶产品对于其他的阿胶产品优势有哪些?
杜鹃:东阿阿胶进行6S管理,它的质量生产管理系统是国内顶尖的。比如铬含量检测,在6、7年前就进行了这个工作,秦总的话,万无一失。东阿阿胶生产的阿胶原粉经过日本检测,这个是依据东阿阿胶企业标准制造的,和国内的产品是一样的标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