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估值泡沫,A股深化调整
(2013-10-31 16:22:39)
标签:
杂谈 |
泡沫挤压进行时
虽然A股市场的三季度季报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围绕着三季度季报的股价结构调整仍然在向纵深发展。一方面是体现在业绩虽然低于预期,但是,发展势头迅猛,成长潜能充沛的品种渐渐出现在涨幅榜前列,比如说天然气产业股的金鸿能源,食品股的西王食品、煌上煌等个股。
另一方面则是业绩成长趋势虽然确定,但是估值高的品种却出现在跌幅榜前列。其中,食品股、医药股的跌幅更是惨烈,比如说贝因美、光明乳业、三全食品等个股的跌幅均接近三成,几乎吞食了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涨幅。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涨幅居大的影视传媒股、手机游戏股也出现在跌幅榜前列,新文化等个股的跌幅同样超过三成。此类个股虽然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但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估值奇高,泡沫明显。
因此,随着市场人气的降温,这些高估值品种就缺乏了后续买盘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此类个股大多是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也是大小非们减持力度较大的公司,大宗交易平台在近期持续放量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新增筹码不断涌出,更加速了此类个股的挤泡沫进程。故此类个股的日K线图几乎清一色形成了尖形顶的态势,如此态势也就说明了股价急升急跌的特征。
些许亮点难掩A股调整深化的趋势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A股的持续调整幅度并不宜过分悲观。一是因为地产股、银行股等投资产业链的相关品种的估值优势明显,估值洼地效应正在不断牵引着资金涌入。而此类个股又是A股的权重股、人气股。所以,此类个股的企稳可能会封闭A股的调整空间。二是因为前期跌幅较大的品种在近期明显企稳,比如说白酒股、染料股、天然气股等品种均有一定的企稳态势。这些个股的反抽也有利于缓解市场的担忧,有利于A股的企稳。
这的确有些道理。但是,地产股、银行股主要集中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所以,银行股、地产股的企稳或者说下跌空间不大,只能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跌幅不大。但是,对于创业板指、中小板指来说,由于泡沫依然存在,且市场人气开始降温,对高估值品种的容忍程度渐渐收敛,所以,此类个股会因为股价越跌,调整压力越大。也就是说股市分析评论中经常说的“下跌往往成为下跌的理由”。因此,手机游戏股、影视传媒股,甚至包括主板的自贸区概念股等等,这些今年以来涨幅居大的个股均可能再度向下调整。相对应的是创业板指、中小板指的调整压力依然存在,且难以测算下跌幅度。而且,由于自贸区概念股有不少品种是上证指数的人气股,比如说陆家嘴、外高桥等,所以,此类个股的下跌也会影响着上证指数的走势。故对近期A股的走势宜持有谨慎的观点而不是乐观的观点。
低吸业绩拐点股
故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一方面仍然要减持或止损今年以来涨幅过大的品种,不管是文化传媒股还是手机游戏股,甚至包括自贸区概念股,此类个股的股价泡沫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则是降低仓位的同时,可以适量低配一些业绩拐点股。这主要包括环保力度加大的受益品种,因为环保力度加大之后,小企业纷纷退出,龙头企业将受益。故染料股的安诺其、染料中间体的建新股份等品种可跟踪。与此同时,受益于我国清洁能源产业扶持政策的天然气概念股的金鸿能源、陕天然气等个股也可跟踪。另外,奶粉股在近期跌幅较大,但由于此类个股的业绩成长趋势相对确定,因此,也可以渐渐建仓,比如说贝因美等。
前一篇:基金重仓股杀跌,A股再遇调整寒流
后一篇:超跌的食品股或现短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