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产业股:迎来投资元年
(2013-10-17 16:27:53)
标签:
杂谈 |
近期A股市场冲高受阻回落,但医院产业股则反复活跃,渐有实力资金加仓的态势。比如说金陵药业、开元投资、复星医药等,进而驱动着此类个股出现了相对抗跌的走势。开元投资更是持续涨停板。那么,如何看待这一走势呢?
题材刺激,医院产业股迎来投资元年
对于医院产业股在近期的活跃,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当前我国加大对医疗服务业的投资有着较大的关联。一方面是因为近一年来的市场演绎演示出,只要有产业政策出台,那么,受益的产业股就会反复强势。因此,随着我国关于加强医疗服务业投资与改革的相关政策信息明朗后,迅速有实力资金加盟到医院产业的投资浪潮中。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关政策可能意味着医改将向纵深发展,从而有望解除医院产业发展束缚。毕竟在前些年,由于政策的限制,尤其是医院的非盈利性特征使得医院产业难以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焦点。但随着相关政策的明朗化,尤其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院产业,从而使得医院纯非盈利性向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共存的周期过渡,如此的松绑就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投资机会。毕竟资本是逐利的,只有盈利性才会吸引资本市场的目光。
与此同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因为如此的改革对医院经营的游戏规则的改变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预付制模式下,医院的盈利模式将发生变化,逐利的重心从收入端转向成本端,效率、成本成为了考量医院经营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与我国医疗保险体制类似的德国,在1993年付费方式从后付费制转向预付费制后,民营医院以高效率的优势迎来发展契机。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拥有53家医院,跨越德国9个州、市值29亿欧元(39亿美元)的大型医疗集团Rhön-Klinikum。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德国的历程有着相似之处。既如此,医院的投资时点的确乐观。这也是实力资金在近期拉高建仓的直接驱动力。
产业前景乐观,回调后或积极关注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短线涨幅过大,可能会面临着一定的获利回吐压力。但是,由于医院产业广阔的产业前景以及乐观的政策氛围,短线调整恰恰是为我们的长线建仓提供了契机。
因为据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从110亿元增长到了24,521亿元,复合增速在17.6%。其中人均卫生总费用增长幅度达到106倍,远高于同期的人均GDP的增幅水平。医疗费用的增幅明显超出了现有社会经济额发展水平。
但在这期间,全国各类医疗机构增长了452%(其中医院只增长125%),
医护人员增加了138%,医疗床位增长了134%。相对于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缓慢变化的供给步伐显得较为沉重。这其实也可以从大型三甲医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可以看出,优质医疗服务的稀缺性。
与此同时,在新医改期间,政府在三年内预算8,500亿元投入医疗产业(最后实际财政支出在11,342亿元,超出2,842亿),其中明确三分之二补需方,三分之一补供方。单从政府在的补助力度出发,供需缺口也在被拉大。更为重要的是,从我国医药产业长期发展考虑,城市化、老龄化、疾病谱改变以及支付能力的提升都将驱动需求市场的进一步扩容。按照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供应能力,医疗服务的供求形势将更为趋紧。供不应求往往会带来投资机会,所以,医疗服务的缺口意味着医院产业已经进入到较佳的投资时点。
政策改革赋予产业投资契机
积极低吸医院产业股
就目前来看,A股市场的医院产业主要有三类,一是专科类医院,即专门从事于某一细分领域的医院,眼科医院的爱尔眼科,牙医的通策医疗。二是医药上市公司向医院产业挺进的相关上市公司,比如说独一味、复星医药、福瑞股份、马应龙等,其中,马应龙的肛肠科医院,福瑞股份的肝病医院的前景也较为乐观。而独一味在近期也是持续大力收购医院产业,也可跟踪。三是拥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个股,主要是金陵药业、开元投资。其中,金陵药业在医陵领域的投资模式已成为全国模仿的标本之一,未来的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前一篇:反抽无力,压力犹存
后一篇:些许热点难掩大资金撤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