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股:供给端萎缩赋予投资契机
(2013-04-12 16:57:11)
标签:
杂谈 |
本周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中重心有所下移的态势。但是,水泥股为核心的建材股则出现了相对活跃的走势,尤其是江西水泥、同力水泥等品种。百临全息金融博弈模型显示出有热钱开始介入,那么,如何看待这一信息呢?
迎来两大题材催化剂
对于建材股在近期的活跃,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有所疲软,所以,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保经济增长的重任又将落在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肩膀上。发改委在近期陆续批复了一大批重点投资项目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一旦大型项目陆续开工,那么,必然会对玻纤、石膏板、水泥等建材产业新的需求,从而带来此类个股的投资机会。
二是时间进入二季度之后,气候回暖,我国南北方均有望进入到水泥等建材需求的旺季,从而带来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浙江等华东区域因为气候的稳定,阴雨气候减少,所以,基建拉开序幕,从而带动着水泥价格的回升。与此同时,北方气候也随之回暖,东北、华北等区域的水泥需求也渐趋回升。如此的价格回升趋势就为建材股的活跃提供了乐观的产业氛围。
供给萎缩的垄断特征或驱动业绩的持续回升
更为重要的是,产品价格回升的趋势是可以延续的。一方面是因为气候的因素使得全国进入到基建开工的旺季,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但相对应的是,供给端却处于萎缩的态势中。众所周知的是,由于水泥等建材行业的进入门槛低,所以,前些年一度因为大量资本介入到水泥行业,从而使得水泥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格局。为此,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淘汰落后产能,使得一大批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的大量落后水泥产能退出市场。也包括限制新增产能,在人均水泥产能超过一定数据的省份,不再新批水泥生产线,如此就带来了供给端萎缩的态势。所以,一旦进入旺季,水泥生产厂商的生产线负荷就会提升,从而带来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供给端萎缩的驱动下,区域垄断的特征较为明显。因为前些年的产业过剩,使得行业并购成为产业热点,中国建材、海螺水泥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迅速通过股权收购、生产线的收购等动作,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垄断的特征,比如说海螺水泥在华东、金隅水泥在华北、亚泰集团在东北等。而一旦区域垄断特征形成,就意味着各水泥生产厂商的价格竞争机制趋于良性循环。水泥生产厂商的竞争目标也由抢市场到抢利润,如此就使得产品价格回升的趋势较为明显,从而有利于相关水泥股的估值回升。
更为重要的是,成本的下降也会成为水泥等建材股业绩回升的直接驱动力。成本的下降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煤炭价格的回落,水泥是高耗能产业,因此,煤炭、电力一直是水泥的重要原料构成。而随着我国煤炭产能的拓展以及上游需求的回落,目前煤炭价格一直低位运行,所以,水泥的盈利能力在回升。二是新型水泥生产线大多有余热发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泥的耗能,所以,盈利能力迅速回升。
也就是说,水泥等建材行业面临着戴维斯双击的可能性,即一方面是盈利能力回升,驱动着估值的回升,另一方面则是成长性趋势的形成,使得市场对水泥建材股的估值预期回升,进而带来估值的进一步回升,所以,水泥为核心的建材股在近期有望反复活跃,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关注两类建材股
正因为如此,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水泥等建材股,一是已形成全国性或区域性垄断品牌优势的建材股,海螺水泥、金隅股份、亚泰集团以及中国玻纤、北新建材等品种。其中,中国玻纤的产能拓展以及市场需求均较为乐观,可积极跟踪。
二是特种水泥或业绩弹性乐观的品种,比如说四川金顶在大坝水泥等特种水泥方面的竞争实力强,契合了我国水利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巢东股份等品种也因为业绩弹性乐观,短线的股价弹性也较为乐观,可跟踪。
前一篇:券商股回落,A股短线难以乐观
后一篇:防御信心降低,短线或将进一步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