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股:从劳动力短缺角度寻找投资机会
(2013-03-22 16:37:36)
标签:
杂谈 |
本周A股市场出现了绝地反击的走势特征,个股行情也渐趋活跃。其中,农业股中的西部牧业等个股渐有活跃的态势。百临全息金融博弈模型显示出的确有部分长线资金开始战略性建仓农业股。那么,如何看待当前资金的如此动向呢?
全新角度重新审视农业股的估值
对于农业股来说,一直被市场视为题材股的化身。毕竟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来难以产生持续高成长的品种。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两点,一是农业如果能够挣钱,全球发达国家也不至于大力度给农业予以补贴,也就是说,农业产业的特征,的确难以产生高成长品种。二是农业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比如说一场瘟疫就可能使得一个养殖场的一年收成化为乌有。一场干旱也可能会使得一块地的一季收成化为乌有,所以,农业股虽然一直股性活跃,但一直被市场视为题材炒作的对象。
不过,时移则势易也。因为我国农业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角度来考究农业股的投资机会。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农业人口短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涌入城市,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及更为便利的生活。所以,农业青壮年人口迅速降低。与此同时,我国农村老龄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因此,目前不仅仅是工业的劳动力短缺,农村的劳动力也短缺。所以,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趋势愈发明显。而规模化往往是业绩盈利成长的基础。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农业股渐有了高成长的基础。
二是精品农产品、生态农产品的需求渐趋回升。我国的环境污染程度有所加重,这对农产品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生态农产品的需求迅速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尤其是中产阶级以及富裕人群的增多,他们对精品农产品、生态农产品的需求迅速提升。而无论是精品农产品还是生态农产品,均意味着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会迅速提振,这必然会使得整个农业股的盈利能力得以提升。所以,农业股的定位将从题材炒作走向业绩成长。
契合产业脉络,寻找投资机会
当然,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气候环境对农产品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比如说深海养殖,固然契合了当前我国深海产品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脉络,但是,由于去年的寒冬使得我国深海养殖业面临着较大的打击。因此,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气候风险,这样方可尽可能地减少业绩地雷。
循此思路,建议投资者一方面契合产业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则尽可能地规避业绩地雷。在此基础上,有这么三条主线供投资者参考。
一是生态农产品、精品农产品为核心的品种。比如说大湖股份,公司经过近年来的产业布局,目前拥有了我国最为优质的淡水鱼养殖基地,而由于大面积的湖泊使得公司鱼类产品可以不需要投饲料,而突出了公司的生态农产品的优势,尤其是公司在新疆的冷水鱼的养殖更是如此。所以,随着公司冷链网络的完善,公司的产品将畅销全国,从而驱动着公司估值的回升。类似个股尚有天山生物、西部牧业等品种。
二是拥有大量土地资源,即便是租赁的土地,也将进一步提振公司的估值水平。因为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土地资源渐趋紧张,进而意味着拥有优质农业土地资源的上市公司的重估价值将迅速提振。与此同时,我国新的改革预期渐趋浓厚,主要是土地流转的信息,在此背景下,那些拥有大量土地资源优势的品种,无疑会因为大量的土地资源而被各路资金认可,二级市场股价也有望活跃。比如说亚盛集团、北大荒等。
三是农业产业链上游的品种,尤其是种业、畜牧业的种猪以及种牛等产业,因为这是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关键之所在。因此,近年来的种业类上市公司一直有着业绩成长的基础,荃银高科、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品种就是如此。所以,在操作中,此类个股也可跟踪。
前一篇:缩量蓄势,期待新长阳K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