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药板块:产业规划指引投资方向

(2011-07-28 11:03:12)
标签:

股票

分类: 秦洪老师专栏

昨日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中重心上移的趋势。其中农药股板块更是充当了领涨的态势,比如说诺普信等个股冲击涨停板。而长期调整的蓝丰生化、辉丰股份等个股也有所反弹,股性渐趋活跃,那么,如何看待农药股的如此走势呢?

迎来产业规划催化剂

对于昨日农药股的走势,分析人士认为这与一则信息有着较大的关联。那就是昨日媒体报道了《“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正式出台。规划提出,推动农药原药生产进一步集中,到2015年农药企业数量减少30%,并通过兼并重组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药集团。

这其实隐含两个积极做多动向。一是农药作为高污染产业,需要改变产业布局,让产业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毕竟优势企业具有较强的治理污染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所以,规划提出,农药原药生产进一步集中,到2015年,农药企业数量减少30%,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5家以上,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20家以上。前20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原药产量将占总产量的50%以上。这就为拥有资本市场融资平台优势的农药类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是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依然是乐观且确定的。毕竟目前农田规模相对有限,农业增产主要靠优质种子、农药化肥等路径。也就是说,农药的需求是确定的,而且是持续增长的。因此,未来产业的发展前景是相对乐观的。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农药行业产值达2300亿元,销售收入2200亿元,实现利润15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7.7%,7.7%,9.6%。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农药类上市公司的未来成长速度有望超跃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如此就极大地刺激了多头的做多激情,故各路资金迅速涌入到农药股。其中诺普信等业绩成长趋势乐观的品种充当了龙头品种。而一直有产业整合预期的红太阳也是反复活跃,震荡走强,成为农药股的又一龙头品种。

在整合中或迎来行业春天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农药行业目前较为低迷,农药板块的涨升空间相对有限。因为资料显示,2009-2010年冬季低温,减少了虫卵数量,2010年春小麦虫害大幅减少,甚至没有虫害,加上西南地区干旱,在经历2008年、2009两年的农药小年之后,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积累了大量库存,需求下降,库存高企,终端市场开始价格战,制剂产品大幅降价比比皆是,农药产能过剩问题爆发,出口转内销加剧了国内竞争。所以,去年下半年以来,农药行业的景气度有所低迷,这其实也是辉丰股份等个股发布业绩预警公告的原因。

但从近年来的产业整顿的效果来看,只要行业处于产业整合、整顿的过程中,那么,行业的景气度就会迅速复苏。比如说水泥、氟化工、稀土以及近期的铅酸蓄电池,此类行业在整合、整顿前的共性就是产能过剩,但下游需求稳定且确定。所以,随着整合、整顿之后,行业供给减少,产品价格上涨,行业景气回升。反应在二级市场上,就是水泥股、氟化工、稀土、铅酸蓄电池板块反复活跃,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品种。

正因为如此,随着农药产业规划所隐含的产业整合、整顿时间的来临,农药行业也有望步入拐点,行业的春天渐行渐近。更何况,行业的整合盈利效应有所显现。比如说在农药制剂公司诺普信2009年收购的兆丰年和中港泰富等品牌体系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华邦制药吸收合并北京颖泰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颖泰嘉和是国内农药行业在研发、生产模式、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公司,盈利模式独特,合并后具有高速成长潜力。故行业分析师也对华邦制药的此次并购持有相对乐观的预期,从而意味着产业并购的确有望成为农药股提升估值、引发主流资金关注的核心力量。

关注两类农药股

综上所述,目前农药股的基本面的确发生了积极而乐观的变化,产业并购或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故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已有并购先例的个股,因为并购成功意味着将形成激励,有利于这些上市公司继续寻找并购对象,已形成业绩的快速增长的趋势,故诺普信、华邦制药、利尔化学、红太阳等个股可跟踪。

与此同时,农药行业中的制剂、农药中间体等细分产业,也面临着一定的乐观发展前景。主要是因为此类细分产业的龙头企业将受益于我国高效、低毒的农药的发展取向,而且此类细分产业的行业集中度高,且技术进入门槛高,所以,可以充分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故长青股份、蓝丰生化、万昌科技、辉丰股份等个股也可跟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