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之星”甄选投票——谁是你心目中的环保英雄?

(2018-03-01 15:00:04)
标签:

杂谈


“ 我们相信颠覆性的创意源自任何地方,

也相信故事的力量可以改变和影响世界。”


由国家地理与成龙集团联合发起主办,并获首席公益伙伴——别克品牌倾力支持的 “环保英雄甄选活动”投稿征集阶段已圆满收官。征稿虽有截止日期,但那些点亮绿色希望的创意永远不会落幕。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Jd1bQ7ia0iaROwTRChp2zRThBa2Trpkj9eno9LryRRTbyfUMCWcQT8cw/640?wx_fmt=jpeg


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专业筛选,五位“未来之星组”环保英雄投稿人脱颖而出,他们或凭借令人耳目一新的环保创想,或凭借严谨求实的考察调研,以富于创造性和革新力量的环保方案成功入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FaLGoynOdsbj94SRqGAAcrnXVHQRNvZasPUvDhFYR85UosFzhkvOGA/640?wx_fmt=png


我们邀请同样有着环保热忱的你聆听他们的故事,为你心目中的环保英雄投上富于使命感的一票!


你心目中的环保英雄——“未来之星”组入围作品



1.挤电梯时,他在思考什么?


“在上楼的同时创造一个下楼的自己。”

——丁建国,影视剪辑师、软件工程师


大家都明白,连通器原理能够实现U型管两侧水面持平的道理。而在电梯一类的升降装置中,如何将这个常识转化为节约能源的灵感呢?


丁建国则依据液体易于分割和转移的特点,并利用液面压强能够自动实现液体流动的原理,提出使用液体运载装置,在一个人上楼的时候给对重间补偿一个与人员等重的液体,使升降机两边重量相等,从而减少升降机正常运行所需的曳引拉力。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ic3KqYbh9CxMh2f6ibylU5INxqmfjT5uuEtfCEBiavcUC65zrvkoCSNyQ/640


尽管设备制造上存在一定的技术攻关难度,但这波操作简直让人眼前一亮!


没错,我们坚信灵感不会因为诸多怀疑和挑战而失去光芒。节能环保之路道阻且长,谁能将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埋没在起点呢?





2.谁说风筝只能引来雷电?!


“或许用可以用风筝把高空对流接引到近地面驱散雾霾。”

——蒋思妍,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宫崎骏的《风之谷》为她的想象力插上了乘风起航的翅膀。15岁的初三女孩蒋思妍,将浪漫的天空创想与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融入对雾霾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当中。


她构想了一种使用风筝作为载体的空气导流装置,把高空相对清洁的气流引流到地表,稀释近地面有害气体,从而降低因冬季无风状态下近地面聚集的雾霾对公众健康的损害。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fu7EjibM2XlsvlYsfiawWZu0qxmqu2qk2Qzq8iaKALk4gVIiaPYEXiajmPA/640


风筝牵动类似于软管的捕风器,从高空接引气流至地面;装置以滑轮牵动升降风筝,以适应不同的高度,无需高空作业。通过选择合理安装地点(如山顶,风口附近),或许真的可以起到一定的除雾霾效果。


蒋思妍表示,这是她第一次藉由国家地理环保英雄活动讲述这个创意,尽管家人对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也意见不一,但她愿意与关注国家地理和环保事业的伙伴们分享她的想法。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R1zHUIzXFRpkgQT1Bib7Sg9HGEenTyWl9OapddzmfSuUqJNck7vpX8g/640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ezFiaxAeR9VM5ojrALYicHSDK4xte7uw5uXWCiabfMEOCx35agAKa6r8w/640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JK1MiasIvmuE6oGSzR7RydpmWGgLwjVh46JFPTKYsR67oQQicQGBQaHQ/640


我们坚信,为环保而发出的每一种声音,都会激荡起无尽的回响。




3.交通如此拥堵,不妨给垃圾开设地下通道?


“怎样从源头解决繁重而必须的垃圾分类问题 ”

——樊临风,南京第三中学学生


为了解决城市拥堵和垃圾分类回收的难题,来自南京的樊临枫同学大胆地构想,通过铺设在地下的PP材质管道与地表带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连同,从垃圾源头开始分类输送至处理站。


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构想演示


樊临枫同学提出,尽管对于老城区来说,大规模铺设地下管道不是那么现实。但是全国目前为止已经有15个国家级新区,上百个高新区。而垃圾分类运输管道不需要深埋,规划部门可以在新区布局的时候加入垃圾处理管道的设计。


大胆创意与谨慎调查相结合一向是他的钻研态度,在校期间,樊临枫同学参与了多项研究科学和竞赛,并取得了出众的成绩。在实地调研中他意识到,很多垃圾在最初阶段就没有进行细化的分类,部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都直接被焚烧。相信他的思考和创想能够影响更多人,使得城市垃圾分类与污染防治被相关部门、企业与机构提上日程。




4.大数据如何为生态环保提供解决方案?


“微博与手机端口产生的数据或能帮助城市污染治理切中要害。”

——Nanjing City Lab


大气污染和极端天气对公众造成了巨大的健康风险。为了探寻减缓大气污染对个人与城市健康风险、经济风险的策略支持,Nanjing City Lab(NCL)团队成员采用微博平台、脱敏的手机信令、问卷调研数据等,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实现了对人口的精细化模拟,同时采用土地利用、夜晚灯光数据等,基于多元异构大数据量化了城市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污染暴露的协同作用,对个体及城市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的适应性策略开展了量化、排序和优选。从而为大数据在环境生态保护的应用提供了创新方案,为保护人体健康安全提供了决策保障。


NCL团队由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四名同学——丁炅超,毕霁麟,毕霁蕊、陈晔——组成。长期以来,他们对环保问题充满了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习,积极参与到各类科研活动当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9fg8n25MjkTNFEeuaIpTe4w67aPL9JLB10Ae5pmHpzwKGjxGwYXdNw/640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dujONjrj65TE3xYZhkSC4pJnnnKge7XdZovEoOH6KIHXsZNjWbvOWw/640


在大数据时代,运用多元数据解决城市污染问题是环保领域的发展趋势,四位勤奋严谨的同学通过协作创新,将所学所想投入到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当中,我们相信,他们的汗水与智慧将给予同辈人勇气,也给予业界灵感和启发。




5.阴晴雨雪,谁知大气面目?


“为变幻莫测的气候勾勒一副公众心目中可辨识的‘脸谱’。”

 —— 南京大学Imagery团队


气候变化给居民健康与财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认知能够助力其开展积极的适应策略。 然而,对于大部分没有专业背景的公众,气候变化及其复杂的影响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支由南京大学硕博生组成的科研团队—— Imagery则密切关注着气候变化适应与公众环境心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项以“意向”为核心的调查方式,以此来收集归纳公众内心关联的气候变化意象,从而利用不同的意象来刻画一副气候变化在中国公众脑海中的“脸谱” , 引导人们更正确认知与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更适宜地开展生产生活活动。


这支科研团队由南京大学博士生杨建勋担任领队,杨建勋本人领导人培养项目( SUSI2016)中方代表,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南大代表,队友周琪、邱言言、施昱琳均为南京大学博士生与硕士生在读,在校期间取得多项荣誉。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ict6RkJicBI7iaZ27ZSAicd8xtIbP4eQGI1xpPhkYXZS2WZFTibvosmibfTQ/640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icgJIF1xd4z0pcKBTSuAC59W754euSickz2TtY15nSaS4XZ6WJxmO7yBQ1CibgpzI1DNYtEX7vhWaO7Pf4TWECUQ/640


杨建勋和他的团队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单纯依靠政府企业减排就能实现的问题,相反,引导公众层次正确的认知与态度决定其积极的适应行为与政策偏好也是绝对重要的。他们的主张与国家地理在环境保育方面的呼声不谋而合——改善生态环境的力量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自上而下的,它从来不是某个机构和某位有识之士的责任,它来自普罗大众,来自你我,来自每一个人所做出的改变。


​对于5项各具特色、来自不同领域的环保提案创想,你是否萌生了自己的思考?谁的方案最吸引你的眼球,给你最多启发和探求欲?


请屏幕前的你别再犹豫,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为你心目中的环保英雄投上宝贵的一票!你的支持将助力环保英雄未来之星的冉冉升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