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L]古典诗歌中“抑扬”手法的运用

(2017-03-28 18:23:11)
标签:

闫立生老师

中小学作文

闫老师作文

先抑后扬

抑扬结合

分类: [L]作文教学……☆

古典诗歌中“抑扬”手法的运用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系列鉴赏

抑扬是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手法,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其抑扬关系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一、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  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再如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两句突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又如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首句先抑,诗人对新年了都还没有芬芳鲜花的抱怨、遗憾以及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心情溢于言表;第二句一扬,诗人在焦急地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神情跃然纸上;第三、四句再扬,白雪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装点春色,面对此景诗人欣喜之情已无法控制。在先抑后扬之中,小诗极其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春雪和春色的喜爱之情。
二、 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这是扬。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是抑。诗人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辛辣讽刺了汉文帝政治上的昏庸与懦弱。
再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在明媚的春日里,精心打扮,登上翠楼,当看到大路旁翠绿的杨柳,才想起了离别的丈夫,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如《有木名凌霄》,此诗旨在讽刺凌霄攀附权贵或依附他人,缺乏个性的思想行为,劝诫人们要有独立追求。诗人先是从行为、状貌、思想等角度尽写凌霄的生长情况,塑造出一个生命旺盛、努力追求美好的凌霄形象;然后,诗人笔锋直降,转写一旦依靠倒下,风从东起,凌霄即刻折断,萎地。在先扬后抑中,诗歌主题得到了充分表达。
    抑扬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抑扬的使用使诗词在很短的篇幅里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有着很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把握内容的前后变化,感情的前后落差,分析抑扬关系的使用,以达到准确鉴赏的目的。

附:

有木名凌霄

白居易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朝树摧倒,独立暂飘摇。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萎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注释:①擢秀:植物发荣滋长。②孤标:独立的标识,形容清峻突出。旧常用以形容人的清高品格。③因:凭借。④樵: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开头两句为第一层,点明全诗所写对象——“凌霄”,其特点——“擢秀”“非孤标”,总领下文。中间十二句为第二层,采用抑扬手法,分写凌霄“擢秀”“非孤标”的具体表现,表达诗人否定凌霄依附他人、没有个性的情感。前四句先扬,状写凌霄旺盛的生命力,“偶依”“遂抽”,“一”“百”,“树身”“树梢”一一对应,对偶修辞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凌霄的生长本领。后八句再抑,道出凌霄自食苦果的必然。首先指出凌霄会被动摇的危险,然后叙述大树仆倒,凌霄随之倒地;东风吹来,凌霄很快摧折的事实,最后发出凌霄朝为拂云鲜花,晚上即成枯萎柴草的感叹。最后两句为第三层,点明主旨,既是对他人的耳提面命,又何尝不是诗人的自警、自励之语?

全诗质朴平实,言简意赅,情感真切,令人警醒。抑扬手法的运用,准确地写出凌霄繁盛与枯败的情状,有力地突出了诗歌主题。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玉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破阵子》  

这首词写人生的荣辱成败之感,主要情思仍在抒壮志难酬、恢复大业未成的哀伤。全篇上下段共十句,前九句都是写杀敌报国、恢复山河、建立功名的惊人壮业的,这是扬;仅末尾,“可怜白发生”一句点题,这是抑,透过这一句,表明前九句所写的都只是虚幻的梦想,末尾一句压倒了前面九句,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

3.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唐)王维《少年行》后两句用“孰知”“纵死”反跌句式,一反一正,衬托强烈,抒发不畏艰苦、为国献身、流芳千古的豪迈志向。  

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从前六句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身世飘萍的自哀相交织的苍凉低回之心绪。末二句跌转,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只要保全节操,将忠魂永存,宁可为国献身,名垂青史,决不屈辱求生。这两句的语势,显得斩钉截铁,气势高亢,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