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2学期北桥中心小学科研课题汇报表
(2023-06-15 14:06:27)分类: 学期汇报 |
2022—2023学年第2学期北桥中心小学科研课题汇报表
课题名称 |
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体验式劳动教育的研究 |
立项 时间 |
2021.12 |
||||
主持 人 |
吴超珺、居洪梅 |
研究 成员 |
马婷、顾佳雨、张凯芸、朱彩燕、赵燕 |
||||
课题级别 (打“√”选择) |
课题管理类别 (打“√”选择) |
课题立项类别 (打“√”选择) |
|||||
省级()市级() 区级(√)校级() |
规划课题()教研课题() 教育学会()陶研会()德育() |
重点课题() 立项课题() |
|||||
一、本学期历次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 |
|||||||
(一)工作目标 1.立足幼儿经验,在一日生活中建构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服务体验。 2.挖掘游戏化资源和周边资源,探索不同年龄段服务式劳动体验开展的新形式。 3.创设游戏化的劳动活动情境,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养成劳动的习惯和主动性。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查阅相关资料,对幼儿体验式劳动教育进行文献研究,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萌发教师对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创新意识。 2.梳理幼儿前期在种养殖活动中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本园幼儿劳动教育中服务体验的现状和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反思。 3.继续与社会领域组进行联动,充分收集、挖掘、整理、筛选、整合多种资源,从身边入手,借助主题课程、环境资源、节日活动等,寻找适合幼儿开展劳动实践的资源内容。 4.把游戏化引入劳动教育活动,进一步在一日生活中丰富幼儿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生活化,以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和社会服务为重点研究内容,将幼儿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最优化,充分利用趣味性资源开展系列“体验式劳动”的实践研究和案例探究。 (三)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沙龙研讨:商讨本学期课题计划,结合本园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开展现状和已有经验,确定学期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课题组核心成员针对园级子课题内容制定好相关工作安排。 2.实践研讨:集中研讨前期种养殖活动中劳动研究的相关经验,提取和梳理幼儿劳动中服务体验的现状和已有经验。 3.学习活动: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学习课题资料《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并撰写学习反思。 三月份: 1.学习活动: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学习课题资料《大班种植活动中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策略》,并撰写学习反思。 2.实践研讨: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和“植树节”节日资源,基于前期幼儿在种养殖活动中自然体验的经验和收获,探究幼儿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体验的内容、形式。 3.分享交流: 梳理幼儿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体验的成效和思考。 四月份: 1.学习活动: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学习课题资料《幼儿园劳动体验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并撰写学习反思。 2.沙龙活动:探究小中大各年龄段一日生活中的服务体验内容和组织。 3.分享交流:探索、梳理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周边资源和社会资源。 五月份: 1.学习活动: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学习课题资料《指向深度学习的大班“劳动日”组织策略——以“洗车日”活动为例》,并撰写学习反思。 2.沙龙活动:结合“劳动节”和周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领域组联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究一日生活中社会服务体验。 3.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随笔。 六月份: 1.学习活动: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学习课题资料《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三阶赋能”》,并撰写学习反思。 2.课题组核心成员座谈会:交流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收获。 3.课题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搜集典型个案材料,分享与交流课题研究案例。 4.收集课题相关论文,梳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做好课题总结工作。 |
|||||||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可以另外添加附件) |
|||||||
1.课题组成员分年龄段围绕课题查阅文献资料,撰写了相关典型案例。 2.一学期课题组开展了五次专题研讨活动。 3.顾佳雨老师撰写的论文《幼儿园游戏化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发表于《新课程教学》,其他老师们积极撰写论文、案例和学习心得。 |
|||||||
三、 |
|||||||
1.存在问题:理论支撑的力度还不太够,日常我们通过文章每月进行集体学习,同时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将理论与课题进行结合与实践的机会较少,理论没有真正支撑课题前行。研究的形式现有沙龙活动、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活动等,但是开展的形式略显单一和浅层,没有真正从实处去探索、追寻、解决,同时研究成果也多为理论成果。 2.改进措施:首先课题组要完善研究制度管理,多层次多元化地开展学习活动,让课题组成员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结合课题案例加以分析、研讨和实践,真正将理论落到实处。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切合实际,贴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立足幼儿视角,从各班级入手开展系列劳动体验活动,做小做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和反思,以问题为导向给予支持,开展连续的系列活动,以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成果的形式不宜局限于理论性成果,实践性成果和技术性成果同样需要进行总结和提炼,并与理论性成果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