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性怕寒怕冷 秋季重在补肾补气

(2012-09-15 09:17:11)
标签:

美食

手足发凉

鹿角胶

当归煮鸡蛋

寒性食物

健康

分类: 健康养生


  女性怕寒怕冷可食补

  畏寒怕冷是指人体不是因外在因素、病毒性感染等情况下,出现比正常人更为畏惧寒冷,手足发凉,多见于老年人及妇女。

  中医认为畏寒怕冷主要为脾肾阳虚而引起,建议采用饮食调护的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维持阴阳平衡。

  畏寒怕冷的人属于阳虚寒性体质应用温热性的食物采用温补的方法进行调理。

  选用温热的食物或药材进补,可以让身体血液循环顺畅、气血活络,能达到御寒的作用。

  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一般是红色、有甜味的食品,或是辛辣味调味品及食物,这一类的食品有暖身的效果,也可以补养身体、促进新陈代谢。

 牛羊肉温热性食物

  温、热性食物包括:

  肉类:羊肉、牛肉、虾、海参、牡蛎、鳗鱼、鹿肉、鸡肝等含有丰富脂质和蛋白质等肉品。

  蔬果:韭菜、紫苏、青椒、芥菜、甘蓝、辣椒、洋葱、南瓜、荔枝、桃子、龙眼、葱、姜、蒜等。

  其他:糙米、高粱、芝麻,以及松子、腰果、胡桃、栗子等核果类的食品。

 吃螃蟹配葱姜

  另一方面,若要食用寒性食物,我们要注意烹调的方式:

  在烹调或食用寒性的食物时,可加入一些热性的葱、姜、蒜、胡椒、辣椒、人参、黄芪、陈皮等调味料或中药材来调和。

  例如,在食用属于寒性的螃蟹时,可以用属于热性的生姜炒螃蟹,从而额减轻螃蟹的寒性。

  一般常见的寒性食物有丝瓜、冬瓜、芹菜、小黄瓜、海带、洋菜冻、白菜等,烹调时可以用适量的葱、姜、蒜等调味,达到中和寒性的作用。

  另外,平时也可用枸杞子、红枣、人参、龙眼肉或生姜,冲泡茶水饮用,也能发挥御寒的效果。

 当归煮鸡蛋

  养生补虚、驱寒活血的营养食谱:

  一、当归煮鸡蛋

  原料:当归10克,鸡蛋2枚,白糖适量

  做法:

  1、用当归煎水去渣。

  2、打入鸡蛋一并煮熟,最后放适量白糖便成。

  3、可在早晨空腹食用。

  有滋阴补血的作用。

  当归为补血活血要药,鸡蛋滋阴养血。二者配用,有较好的补血效果。

  治血虚不能滋养肌肤、经脉引起的麻木、冰冷、皮肤发痒。
二、黄芪大枣粥

  原料:黄芪20克,大枣20克,白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将黄芪煎水去渣。

  2、加入大枣(去核)、白米一同熬煮成粥。

  3、最后再放白糖即可。

  这款粥有益气补虚的作用。

  方中黄芪补气固表,大枣补益脾胃,梗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可用于气虚而至手足麻木、冰冷者的早餐。

三、鹿角胶牛奶

  原料:鹿角胶l0克,牛奶150毫升,蜂蜜30毫升

  做法:

  1、将牛奶放入锅中加热。

  2、煮沸前即兑入鹿角胶,用小火缓慢加热,并用筷子不停搅拌,促使烊化。

  3、煮沸并等到鹿角胶完全烊化后停火,晾温后兑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上下午分服。

  鹿角胶牛奶有温补脾肾,助阳散寒的功效。

  适用于胃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对兼有性欲减退、阳痿者尤为适宜。

四、羊乳粥

  原料:肉苁蓉15克,羊肾1具,薏苡仁20克,粳米l00克,精盐、麻油各适量

  做法:

  1、首先要将肉苁蓉洗净,加水煎取药汁。

  2、再将羊肾去脂膜细切后与洗净的薏苡仁一同放入锅中,倒入药汁,先用大火煮沸。

  3、然后转用小火熬煮成粥,加精盐调味,淋上麻油,搅匀即成。早晚分食。

  这款粥有温补脾肾,益气散寒的功效。

  适用于胃寒怕冷、手足发凉等亚健康状态者。

 五、姜蒜炒羊肉丝

  原料:净羊肉250克,嫩生姜50克,青蒜苗50克,甜椒30克,黄酒、精盐、酱油、湿淀粉、甜面酱、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首先将羊肉洗干净,切成粗丝,放在碗中,加黄酒、精盐拌匀。

  2、然后将嫩生姜切丝,甜椒去籽切丝,并用湿淀粉、酱油放入碗内调成芡汁。

  3、把炒锅置于大火上,油热后煸炒甜椒丝至熟,盛入碗内。

  4、在锅内再放入油,烧至七成热,加入羊肉丝炒散,再加嫩姜丝、甜椒丝及切段的青蒜苗炒数下

  5、最后加入甜面酱炒匀,放入芡汁,颠翻数下即成。当菜佐餐,随意服食。

  这道菜式有温补脾、肾的作用,能够益气散寒。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足发凉者食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