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年华

在网上看了程翔老师的《锦瑟》课堂视频,程老师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给我很多启发。
一、让文本贴着学生走。《锦瑟》是一首内涵丰富,主题多元的诗歌。如果在导课的时候,过多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的话,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所谓的背景影响。陈老师一上课没有任何诗歌背景的介绍,而是询问学生读了吗,读了几遍,再读,能懂一点吗?也许是这首诗歌太难了,学生们读了很多遍,还是不懂一点点。陈老师让学生们谈困惑的地方,有同学就说了这首诗的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看起来问的没什么道理。另一学生发现了解读的钥匙,五十弦和李商隐的年龄是一样的,有疑惑的同学忽然得了启发:无端是对年华的发问,自然就到了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一句了。同样有学生对尾联的“惘然”有疑惑,经几个同学的互相补充,理解愈来愈清晰:锦瑟年华已经成为了过往,就是当时已经惘然了。
二、给学生指引和铺垫。在学习颔联和尾联的时候,程老师结合庄周梦蝶对用典做了分析,典故有原意和用意,这些典故用在具体的诗歌中,就有了它的用意。当学生对这些典故的用意说不出什么时,程老师引导注意这两句诗的关键字,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比较敏感,说出了,一个是“迷”,一个是“托”,诗人有迷惘,有寄托。同样学生找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的“泪”和“烟”这两个关键字。程老师没有对这些典故的用意给出规定,也没有引导学生接受某种定论,而是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倾听别人的理解,然后比较、甄别。
三、对学生真情的鼓励。当学生连读了几遍后,仍然一无所获时,程老师让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样学生彼此会有眼神、表情的交流,一些学生就开始张口说话了。当学生说出一点点理解时,程老师就及时肯定:你们很厉害了,我这样弄了几十年,才懂得了一点点,你们刚读了几遍就懂得了一点点,这很了不起了,学生受到了鼓励,信心大增,说话的同学越来越多,课堂开始活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