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跳舞小人

(2010-11-23 10:18:45)
标签:

西夏旅馆

魔术

魔幻

手艺人

跳舞小人

骆以军

广西师大出版社

理想国

杂谈

分类: 小说
他说他国中的时候,跟着他姊姊「进城」(那时他们家住在土城,所以假日到台北的西门町看电影,即充满一种逛大观园眼花撩乱目不暇给的欣羡与欢乐),在西门町的天桥上,曾看见一个外省老头,盘坐在地,跟前铺着一张蓝色帆布,上头放着一排一排的橡皮小人。那些小人,全是用脚踏车内胎的红色橡皮随兴恣意地剪成人形,头、手、脚、身体简单的轮廓。怎么会有人买这种粗劣无手工技艺可言的怪东西呢?但他说,在那个人来人往的天桥上,老人不知使了什么魔法或咒术,地摊上那些橡皮小人全站立起来跳舞。人们视若无睹地走过,就像那是个卖发条小狗或电池遥控车的地摊,只有他和他姊姊惊异地蹲在老人的地摊前。
 
他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肆无忌惮地玩弄妖术!他说他喉咙发出一种恐惧又欢快的咕咕声响。他蹲在那儿盯着那些脚踏车内胎橡皮小人们,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老人交叉双臂于胸前,气定神闲闭目养神,完全看不出有任何机关、悬丝,或其他非幻术而以力学操控它们的方式。如果是现在,你或会猜测那些小人身上装了比小指指甲还薄还小的晶片与水银电池,或某种利用磁铁原理造成飘浮之视觉障碍的精巧设计……但那是个贫穷的年代。那个年代,并没有手机、笔记型电脑这些东西。啊,我们甚至不记得那个年代是否有电视或冷气的遥控器?他说,他蹲在那儿,像要破解老人的伎俩那样盯着那些小人身上和它们周遭,可有钓鱼线之类透明不易辨识的悬控细绳,但是什么都没有!
 
后来他放弃了。他想老人或是像那些印度的吹笛弄蛇人在操控这些橡皮小人,但它们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轮胎碎片啊。他觉得人们竟可以视若无睹地从这些跳舞小人的一旁走过而不停下脚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里正在上演一场伟大的魔术哪!
 
在那些跳着舞的小人们--奇怪如果他们在那魔术的瞬刻里是被赋予了生命,似乎,似乎应像童话故事里,金色鬈发束腰蓬纱裙穿红色高跟鞋的小公主,或是紧身裤金排扣腰系佩剑的小王子,再不然也应是头顶两球丫头髻穿凤仙装绫罗裤绣花鞋的中国娃娃,他们挥汗如雨地旋转、踮脚、手指翻翘、手臂如翅翼……不过那只是一堆丑兮兮、不透水的上下跳跃的橡皮罢了——一旁,则是一小袋一小袋用塑胶袋装着的,它们的同类:同样剪得歪七扭八的一些红色橡皮人形,一袋一百元(那个年代!)。内附一张类似说明书的小薄纸。
 
他买了一袋回去。那到底算是个玩具?护身符?或是养小鬼之类的咒箓术具?他把它丢在书桌的某一个抽屉里,从来没去理会。对了,小塑胶袋里附的小薄纸上,像签诗一般写了一些胡说八道、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如何操作,使小人活起来」的秘法。具体内容是什么他也不记得了,有一天他翻抽屉时,复看到这个小人,机伶伶打了个冷颤,觉得太邪门,遂把它丢进垃圾桶。
 
几年后,在东区的一处骑楼,混杂在那些穿着露脐亮片牛仔裤、卖仿冒LV包包的地摊美眉之间,他又看到那个老人,同样闭目打坐如一云游僧,面前仍是一块帆布上,无声跳着舞的一群脚踏车内胎橡皮小人。
 
这个故事不知那一处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告诉他,我小时候住永和,每每过中正桥,沿重庆南路、博爱路、宝庆路、武昌街……等公车路线,靠近西门町或中华商场一带,亦皆有「进城」之悸动、慌乱,与东张西望贪看繁华之心情。但可惜年轻时我对那些《清明上河图》一般走马灯从身边流逝的街肆细节、罕奇人物太不知道珍惜了。我和天桥上那些行色匆匆经过老人的跳舞小人而不知驻足的人们无有差异,所以我的回忆里,在同样的那个天桥上,不外乎是蹲坐在两旁的、面目模糊之暗影,或有截断了后肢匍伏在地面像虫蠕动的讨饭人,或有卷成一球一球的镀金扣皮带,或有猴子打鼓的电池玩具,或有卖zippo打火机或假表的皮箱单帮客……但我不记得在那些暗影中,有某一角色伪扮置身于我们印象中像电影布景一般的「天桥地摊」群中。他其实与他们不同。我却没有发现,于是故事也未向我打开。
 
我小时候,曾和母亲经过另一座天桥(我记不得那是哪里的天桥了),在那上面,有一个农人模样的男子坐在一张竹板凳上,他的脚下趴着一只巨大的乌龟。我对乌龟素无研究,然这许多年后回忆起来,那像一张客厅茶几大小的巨大身躯,应当是海龟吧?我记得那龟壳下面湿漉漉的一片,不知是牠的体液还是出水时身上沾带的海水。有另外一些孩子蹲在那龟壳前,用吸管去戳弄牠缩在里面的洞窍。我记得我拉着母亲的衣襬小声说我们买下牠吧?买了牠把牠放回大海去吧?
 
但我记得那个卖龟人开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天价,这个画面的结局自然是我绝望地被母亲拉着离开那粗粝残酷的一幕。
还有什么?我们最初的「进城」?我告诉他:我印象最深的,是和我哥哥站在「国军文史馆」前,看着两枚漆成墨绿色的二次大战老鱼雷。在最初的时刻,你不知道这些事物为何会出现在熙来攘往的人潮大街上,一如我一直纳闷,那个卖龟人是怎么把那只巨大海龟搬上那天桥上?或是他始终不理解那个老人如何让那些橡皮小人跳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贵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