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琴名家史善朋

(2012-06-11 09:27:23)
标签:

杂谈

制琴名家 宣南是京剧诞生地,北京历史上制作京剧伴奏乐器的名家多居住在宣武区域内。主要作坊有马良正胡琴铺、史善朋竹琴社、洪广源的文生斋、王和安的文盛斋、李永祥的文兴斋,以及元音斋、新声斋、声和斋、明音斋、德盛永、德昌永、德和永、德盛昌等。制作的伴奏乐器有京胡、京二胡、中音胡、低音胡、琵琶、月琴、三弦、笙、阮、笛、箫、海笛、唢呐、皮鼓、檀板、锣、铙钹等。①马良正(1892~1943)。生于右安门外菜户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到琉璃厂文盛斋胡琴铺学习制作京胡。宣统三年(1911),在东琉璃厂东口开设马良正胡琴铺,招收史善朋、傅历山、张蓬达、张志敏等人为徒。马良正制作京胡,从选料到工艺   http://www.bjxw.gov.cn/file/50568.jpg
有独到之处。他革除了琴杆上的三层顶,并将琴杆在原基础上加粗放长,琴筒缩短,直径增大,使京胡从音质、音量到外形,都更加完美。著名琴师徐兰沅(见徐兰沅故居)、杨宝忠、王少卿等,都定用马良正制作的胡琴。马良正病逝后,其子马文元承继父业。②史善朋(1909~1961)。原籍北京通县西集史东仪。12岁从马良正学艺。1932年在李铁拐斜街西口开设史善朋竹琴社。他制作的京胡,竹质坚实,表面纹顺美观,琴杆有“紫袍”、“虎皮花”、“芝麻花”、“腰横玉带”、“鳝鱼黄”等多种。工艺上坚持琴筒烤干、撑圆,琴杆上擦漆缠弦。琴轴选用黄杨或黄檀,雕成玉簪花形,均为史善朋所首创。依据地理气候的变化,皮簧之别,不同琴师的手法,以及各个流派演唱风格的差异,制琴因人而异。现北京戏曲博物馆展列的“四大名琴”,即由徐兰沅命名的“罗汉巧配佳筒”、“可为十三太保也”、“似有黄皮虎形状”、“似有蜘蛛幡龙形”(分别简称为:“紫罗汉”、“十三太保”、“虎皮黄”、“幡龙珠”),均出自史善朋之手。他制作的京胡“黄老虎”、“黑老虎”,长期由著名琴师杨宝忠用来为杨宝森伴奏;姜凤山使用的“白紫竹”,曾用来为梅兰芳伴奏《穆桂英挂帅》;沈玉才用的名为“大罗汉”京胡,久为李少春、袁世海等伴奏。史善朋的弟子有谭显德、郑贵荣、史志义等8人。其子史致贤从艺40余年中,先后制作了2万余把京胡。史善朋之孙史优生1982年在南新华街重开史善朋竹琴社。
http://www.bjxw.gov.cn/file/50569.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