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诗】我的原野
余畅
1
温柔而又坚强
原野
蔓生的荒草历经四季
平展着优美的苍茫
这是冬
雪
已在我到来之前融化
没有人迹
炊烟于遥远的昨天飘曳
阡陌由于我的到来而纵横
从此我的灵魂出壳
失落于这一片原野
原野接受我的灵魂犹如接受一粒种子
原野温柔而又坚强
2
美丽的龟裂着 阳光
覆盖不住原野的苦衷
一万朵云从上空游走
原野经历了太多的阴影
没有一滴雨
在这个季节
流火的月份接踵而来
原野顽强地沉默着
自信地抿紧着焦唇
原野
变的脆弱
而且敏感
而非水
难以拨动原野的神经
原野在构思阵亡的情节
原野早已厌倦了抒情
圣水潺潺
以我的方式
渐渐临近原野
3
这是一种滋养性的对话
灵性的交流
圣水潺潺
以我的方式步入原野
温情有加地浸润
原野
兴奋的吐出串串气泡
散发积郁已久的土香
那香味混同于水
原野由于感激而温软绵绵
我的灵魂爆芽
在原野幸福的梦里
4
这是一派新土
被圣水浸润过的新土
犁
负荷着崇高的使命走来
将舌尖潜入掩护星辰的土层
墒情绝好
犁在行走
喷香的泥浪翻滚在
亲切又漫柔的曙色之中
种子在殷切地呼唤
望着悠久的天空
余畅 创作简历:
原名余守春,笔名、炳谈、虹序、余湘子等。
1959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后为泊头市)文庙公社马庄村,后搬迁至尹圈村。爱好国画书法,京剧。创作之余,研究周易,涉足堪舆、四柱、及梅花易术、奇门遁等。
1979年始先后在《沧州文艺》、《溪水》、《瀚海潮》、《河北文学》、《绿风》、《无名文学》、《五月诗刊》(新加坡)、《诗刊》、《人民文学》、《长城》、《萌芽》、《星星》、《诗神》、《青年文学》、《青年作家》、《当代中国》等国内外百余家报刊发表诗歌、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千余件。作品多次获奖。并有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哲理诗选》、《青年诗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作家之路》、《作家与文学青年》等39种书籍,事迹及作品曾被翻译成36种外语,5种地方语传播,并被编入中学教科书。上世纪80年代,被誉为“从泥土里站起来的诗人”(《从泥土里站起来的诗人--余守春记事》《青春》1985年第6期,作者:张胜友)。
先后出版诗集、诗合集《朝花诗选》(花山文艺出版社)、《岁月之歌》(世界语出版社)、《夏天的八音鼓》(中国文联出版社)、《余畅的诗》(北京西苑出版社)等多部。
高中毕业后曾当过农民,村团支书。1976年至1982年任文庙公社团委副书记。1982年7月4日,创办《朝花》农民诗社,任社长并兼《朝花》诗刊主编。1983年被聘为《无名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85年调泊头市文化馆创作员,1988年借调河北省文联,任《诗神》刊授学院副院长。1997年受聘于北京《当代中国》画报社编辑、主任记者。

悼念邵伟华先生,我國著名的命理及易學泰斗级專家。2019年5月23日21點17分於廣州因病逝世,享年83岁。
我们的邵老将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音容宛在,浩气常存!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
恩师品格是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是他让易经象数在中华大地上得以普及,是他引领大批周易爱好者走向纵深探索和研究,从而为民众服务,排忧解难,致使易学发扬光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