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解释《母亲!》背后的意义

(2017-10-16 17:38:09)
标签:

杂谈


关于达伦达伦诺夫斯基的《母亲!》,Indiewire 整理了在上个月初达伦于多伦多电影节映后访谈中的一些重点


1. 给予电影观众截然不同的体验


相信多数看完《母亲!》的观众定能非常同意「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电影」,他的叙事手法虽然依旧以熟悉的剪辑成立,并没有太多欧洲感十足的长镜头,不过大量的特写对于人物描绘来说也不是太常见的手法,当然脱离写实的故事也是造成本片远离观众的主因。「我的作品都是来自于我内心某个层面,可能是一种激情,拍电影是很艰难的,它会不断的逼你每天每天早起,如果你不相信这件事你真的很难持续的做著这份工作。」达伦解释对于拍片的心境。


「如果你把《母亲!》展开来看,会很像达利的超现实作品,有流着血的嘴巴躺在地板上,然后厕所底部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血肉,同时这是一个拥有心脏心跳的房子,幻景(dreamscape)是电影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直到了 70 年代我们的大师Martin Scorsese以及William Friedkin开始拍摄写实主义,幻景这件事就被遗落了,Luis Buñuel与Roman Polanski这类的超现实主义大师也同时被遗忘,电影开始变得真实,然后到了 80 年代的奇幻以及 90 年代的英雄世代,一直到现在我们仅拥有一些简单的英雄作品。」


《母亲!》的前期宣传时,就有不少人透过相关素材(海报、预告)来推敲这部片是 1968 年《罗斯玛丽的婴儿》的翻拍或是取样,由上述这段话就可发现达伦对于本片导演波兰斯基的推崇以及他对于超现实主义电影重现的企图。


「如果我们想要给观众新的东西,给了之后他们往往会说『这是什么啊!』而当这些电影越能够成功,我们就有越多机会拍奇怪的电影。」


2. 掌控你的电影、讯息以及营销


《母亲!》的相关宣传从海报开始,首波就透过他的推特发送,在多伦多电影节的时候派拉蒙影业发送媒体一张手写卡片,都是企图製造全新营销方向的手法,同时他要求不要在预告当中透露太多的情节以确保神秘性,「对于现在这个世道来说是很特别的,通常你几乎可以在预告当中看完整部片」达伦解释对于预告内容的不同思维。


在档期的调动上,派拉蒙也整整把《母亲!》往前移了一个月左右,就在威尼斯以及多伦多播映结束直接放在戏院给观众观看,「资讯流动的太快,把资讯锁在一个讨论范围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达伦认为在影展后电影的故事将会在不同的平台散播出去,因此倒不如拉近影展和院线之间的距离,当然另一个原因也是高层认为 2017 年的暑假票房并不理想,另外他们寄望本片能够引起大量的讨论。


可惜讽刺的是,因为影展出现了许多极端的负评,让《母亲!》在北美票房上跌了一大跤,几乎是大开 2300 间戏院的情况下,首週居然仅有 7 百万左右的票房数字,虽然本片的成本不高,但对于整个电影公司与导演本人的希望落差是相当大的。


3. 关于寓言


达伦曾经在《死亡密码》、《真爱源泉》以及《诺亚方舟》传递一些圣经的寓言隐喻于其中,这次《母亲》更是直接把上帝用六天创世的故事当作背景,「身为一个编剧,当我创造这个故事的时候其实是想要走向布纽尔的寓言风格。我把一个世界浓缩在一个空间当中并且让他成为一个社会的对话,再转换成人物之间的故事,最后我发现如何透过圣经的核心去阐述它,所以我其实写得非常快速。」


4. 电影那些看不懂的真相


根据达伦的许多访问,他非常大方的解释《母亲!》中让人非常困惑的故事情节;根据圣经的记载,在上帝创造人类之前有一个天堂乐园,而詹妮弗饰演的则是大地之母盖亚,也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她不断的保护存在于这个房子当中跳动的心脏以及所有的摆饰装潢,最终依旧无法理解为什麽来到这裡的人们都这麽的不尊重主人。哈维尔巴登饰演的角色即是上帝,艾德哈里斯以及蜜雪儿菲佛的角色则代表亚当和夏娃,在第一个晚上艾德蹲在厕所的时候可以看到他的肋骨有一个伤,及影射上帝利用亚当的肋骨创造夏娃,第二天蜜雪儿就出现了。然而在这对夫妻打破了作家的珍贵水晶后,被逐出了这个房子,相对的就在比喻亚当夏娃偷嚐禁果而被逐出乐园。最后,作家发表了新的著作,受到了大量的崇拜者来奉承他,各种人物不断侵门踏户让詹妮弗不堪其扰,各种荒诞的情节接踵上演,其实也就是这几世纪来人类在地球这块土地上利用了宗教的名义进行了各种破坏和侵略,却从不自知。


「《母亲!》其实是在描绘付出以及爱,她用自己的生命给予了我们这个星球,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生命,所以同时我们可以在她对抗群众的时候看到大自然的愤怒,所以寓言的真相就是,人类有着那些不可思议同时无限的资源但我们却滥用它,从幼园开始我们就学不会把东西弄乱然后收好的好习惯,我们需要感同身受大自然的痛苦以及愤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