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伊丁石

标签:
转载 |
文章来源:中国奇石城
伊丁石(iddingsite)
【组成成分】:
http://s6/mw690/002nPpTpgy6JzaGoKTr05&690
【物理性质】:
1、晶系:斜方晶系
2、习性及矿物集合体:为具有二维平板状叶理
3、颜色:颜色为黄棕至红褐色;在偏光显微镜下其干涉色通常都被其本身的颜色所遮蔽,因此只能看到黄棕或红褐色的光性。
4、透明度:不透明矿物
5、发光性:无萤光或磷光性
6、比重:2.5-2.8
7、硬度:3(接近方解石之硬度)
8、解理:有完美解理
9、脆性或韧性:具脆性
10、其他物性(磁性、电性或放射性):无。
【产状】:伊丁石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并且主要由含铁、镁之基性矿物包括橄榄石和辉石等在氧化环境下风化后生成,因此常见于这些矿物的反应圈(reaction
rim ),形成很多细小矿物聚集的集合型态。
【用途】:无特殊用途。
【产地】:伊丁石分布于澎湖玄武岩中之橄榄石及捕获岩之橄榄石风化后的产物;大屯火山群中部份含橄榄石之安山岩;西部火成岩区的玄武岩和橄榄岩捕获岩体;台东一带的超基性岩体包括橄榄岩和玄武岩。
伊丁石
360百科
http://s11/mw690/002nPpTpgy6Jz9Mdvnkda&690
伊丁石
伊丁石是在水参与的情况下,玄武岩风化的产物。由于它经常交代玄武岩中的橄榄石斑晶,伊丁石亦经常呈斑晶状产出。它是一种假象,由最初的橄榄石经历多个结构及成分的变化阶段而形成。
因为伊丁石的结构及成分在不断连续变化,它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构及成分。它的化学式大致可以用 MgO * Fe2O3 * 4 H2O
来表述,其中Ca和Mg是可以类质同象置换的。伊丁石的地质发生对象限于喷出岩和潜火山岩。
伊丁石是一种没有固定化学成分的矿物,所以其成分是不能被精确计算的。一个假设的伊丁石端元产物的估计化学成分为SiO2 = 16%, Al2O3 = 8%, Fe2O3 = 62% and H20 = 14%。通过橄榄石的交代蚀变过程,Si、Fe及Mg的含量降低,Al和水的量增加。 这个过程由三价铁的增加和镁的减少组成((Gay and Le Maitre 1961))。伊丁石的化学式可以近似为 MgO * Fe2O3 * 4 H2O,其中Ca可以被镁按1:4的比率置换(Ross 1925)。同时,也会有一些痕量的碱质伴随着交代蚀变作用而混入伊丁石(Gay and Le Maitre 1961)。
伊丁石的地质发生过程仅局限于喷出岩和浅成侵入岩。伊丁石是岩浆作用末期的产物,它形成于玄武岩最后冷凝过程中水、挥发分和橄榄石之间的化学反应(Ross 1925)。伊丁石的形成并不依赖于橄榄石的原生组分,而是氧化环境、水合作用以及富水的岩浆(Edwards 1938)。橄榄石蚀变为伊丁石发生于一个高度氧化性而低压中温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度为介于使橄榄石完全固化和结构重组之间(Gay and Le Maitre 1961)。
伊丁石是橄榄石蚀变的各种可能产物的复合体,因为它没有固定的结构。伊丁石倾向于同一种光学性质,说明有某种因素控制了伊丁石的结构。
http://s14/mw690/002nPpTpgy6Jz9A87p34d&690
http://s14/mw690/002nPpTpgy6Jz9BLpDLfd&690
http://s7/mw690/002nPpTpgy6Jz9D4Jfwe6&690
伊丁石
伊丁石 |
|
英文名:
|
Iddingsite |
化学式:
|
MgFe2Si3O10·4H2O |
分类:
|
硅酸盐 |
晶系:
|
斜方(正交)晶系 |
硬度:
|
3 |
比重:
|
2.12-2.15 |
折射率:
|
n = 1.670 - 1.730 n = 1.700 - 1.760 n = 1.720 - 1.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