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五岁女孩幼儿园孤立 |
分类: 幼儿教育 |
前几天与几位妈妈一起聊天,大家又都讨论着养育孩子的问题,一个妈妈就诉说起了自己女儿小圆在幼儿园里被另一个小妞弄伤的情况,不仅孩子伤到了私处,大人也因为这件事心里很受伤,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自己承担一切,因为他们遇到的是一个完全被放养的小妞。
说起这个被放养的小妞,因为从小放养长大,所以为人处事多少显出些与年龄不相仿的成熟来。
就拿这个妈妈说的这件事来说:小圆在班里年龄小,所以胆子也小,但是蛮可爱,那小妞就从进园时就看清了这一点,一直要求小圆跟着她玩,在玩的过程中也是要按照她的分配来做,要是有一点没遵循她的意思,她就会“命令”其他小朋友也都不准和小圆玩,当然,还有一些和小圆一样胆小的孩子都受着她的指挥。
比如班里某个孩子今天拿了好吃的东西,要是没分给小妞吃,小妞就会主动跑过去对这孩子说:你等着,下次我拿了**也不给你,你想吃都没门!然后就会纠集其他小朋友说:我以后拿了**给你们吃噢,不给谁谁吃等等。
就这样,她在幼儿园里一直充当着“老大”的角色,经常会弄的一些胆小的孩子哭鼻子,后来老师知道这些事情后,试着和小妞的家长沟通,希望可以改变小妞的这种性格,让小妞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但是这家长却根本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从来都是置之不理的,小妞想怎样就怎样,任由小妞发展。
这样一发展下去,两年就过去了,小妞在班里的横行,班里的家长也都知道了,
这不,幼儿园要举办活动,老师都把孩子们领到操场上排练节目,这小妞也是一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的态度,好好的就故意用脚去拌了一下小圆,小圆一屁股摔下去,私处被摔伤了,流血了。
后来老师给小妞的妈妈说了这一情况,小妞的妈妈却也毫无态度。弄得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好告诉小圆的妈妈,以后让小圆离她远点,因为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小圆的妈妈也知道这小妞一直在班里除了任何事情家长都不理会,没办法,只好忍着孩子受伤的心情,告诉小圆以后离小妞远点。
就这样,因为小妞和小妞家长的态度,班里的孩子们都不和小妞玩了,小妞被孤立了!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再怎么不对,老师也是有责任的,需要老师的慢慢引导,要不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干什么去了?老师也更不能说不让其他孩子和小妞玩啊!
但是对这个小妞来说,我觉得老师已经尽到了责任了,老师本是希望能通过教育让小妞能够和大家好好相处,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就小妞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和小妞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但是家长的态度却是置之不理,这样的态度从更大层面上给小妞的性格发展起了很大的支持作用,也许这位家长是不想给孩子过多的束缚,想让孩子的天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做法存在一些错误的地方。
她将放养孩子与完全任由孩子自己发展划上了等号!
这样的错误的观念,导致了这个五岁的小妞在幼儿园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小妞就被从集体中分割了出来,被孤立了!
以下是我从网上找到的关于如何放养孩子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养教育,就是尽量让孩子们能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一点的地方进行感性及理性的练习及指导。
在组织放养教育过程中,要有激励、有制约、有示范、有提示。
1、激励:孩子进行活动时,给些正面准确的鼓励,让他们的行为得到正确取向的信号,这是认识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认定教育。认定教育是人生教育不 可缺少的环节,认定的好坏,会影响孩子们以后的行为取向,甚至可以决定孩子们一生的命运。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认定时,不要急于一个硬性结论。应该可以让孩子们从结论里面进行选择和思考。
2、有制约:要对危险的状态进行制约,出现危险状态时,制约、制止都是必要的,孩子们年龄小自制能力差,他们需要一定的看护,甚至是保护状态都是可以的。在活动中制约危险行为时,不能惊吓孩子,要在无声的状态下,完成对孩子的行为制约及保护。
3、有示范:是指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行为、语言、操作等不规范的时候,老师及家长要给孩子们做示范。示范的次数、快慢不能千篇一律,看孩子的接受能力而定,如 果老师及家长做示范时,一定要准确规范。
4、有提示:在孩子们的活动中,要不断给他们具体、有效、细节的提示,但前提是自己看法必须准确。此外,在组织放养教育过程中,不能有硬性规定,比如规定孩子必须达到什么目标等等,而是要尊重孩子的自身现有水平,让他们在无序行为中达到微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