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去年夏天,导演朴赞郁、朴赞卿两兄弟曾在首尔市立美术馆的卡地亚展览中公开新作《隔世之感(격세지감)》。这部作品把《共同警备区JSA》的板门店摄影棚拍成3D形象,还使用42个音响制造出身临其境的3D音效(Immersive
3D sound)。这部成功体现出古典艺术领域音效魅力的作品也是Bluecap工作室
在22年里,Kim
Seok
以下,是我们对 音效设计工作室Bluecap代表 Kim Seok Won 进行的专访:
您在Bluecap音效工作室 负责什么工作?
我是Bluecap的代表兼音效后期制作的总监。我参与从基本的台词编辑到特殊音效和混音等电影音效的所有部分。当然这些不是我一个人做,而是跟我们团队共同完成的。
您是怎么对音效设计产生兴趣的呢?
我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学。在大学期间,我一开始做音乐和广告方面的兼职。做兼职的时候,我觉得工作很有意思,但当时似乎难以维持生计,也想过要放弃。但是因为当时公司老板强烈建议我做音乐领域的工作,所以就进了这个行业。之后大概在20年之前,参与制作了电影《拿钱快跑(돈을갖고튀어라)》,感觉非常好。于是就放下了手头上的其他工作,只专注于制作电影的音效。我喜欢看到大音响、大画面和我制作的成果融为一体,而且电影里有故事,观众可以通过声音,展开各种想象。我也感受到了在电影里音效起到很大的作用。
最近您参与的作品中,许政导演的电影《苌山虎》里的声音尤为重要。因为苌山虎就是通过模仿他人的声音来迷惑人们的鬼魂。
《苌山虎》是用声音让人感到吃惊或感到害怕的作品。其实大部分恐怖片里声音都比较重要,但《苌山虎》的素材本身就是以声音为中心的,所以就显得更为重要。许政导演希望能表现出在耳边听到的声音或从旁边传来的声音等效果。但其实这种风格,在韩国电影里并不多见。
在您的作品集里,有您印象深刻的作品吗?
有很多部作品。目前为止我参与的作品大概有220~230部。我认为如果电影受到好评,就意味着作品里面的音效也比较恰当。最近制作的影片中,朴赞郁导演的《小姐》让我很满意。普通观众可能觉得《小姐》里的音效比较干练,所以可以集中观看影片;但对于从事音效制作的人来说,每个场面都需要非常细腻、敏感的操作。所以制作这部作品,很有成就感。
据说朴赞郁、朴赞卿导演的新作《隔世之感》是从Bluecap介绍的立体声中获得灵感的。
电影大部分使用5.1声道音响系统。影院也都是采用这个系统。5.1声道可以让人感觉到声音传来的方向,但不容易表现出在耳边传来的声音或通过大脑的声音等。于是我把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的新技术介绍给了朴赞郁导演。这不是可以独立完成的项目,而是需要结合硬件和空间条件来共同完成的。朴导演想在展览上尝试这种效果,所以我就加入了这个项目。
虽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当我得知会在国外展出,真的觉得很自豪。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逐渐扩展运用到电影、表演等不同领域的不同空间里。目前的5.1声道和杜比全景声只能运用在类似剧场的空间里。但是很多空间形态都不一样,有圆形的空间、长长的空间、圆顶空间,尤其是大多数博览会的空间都不像影院。这次推出的“身临其境的立体声”就是可根据不同空间灵活运用的音效模式。
您自己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我的原则是“不要影响到影片的剧情”。每部电影魅力程度虽然不尽相同,但每部作品都有它的魅力点。不能让音效妨碍人们体会影片的魅力。其实电影里的声音都是假的。演员的后期录音也不是在拍摄现场说的台词,因此也算是假的。所以我们需要尽量制作得自然逼真,让观众感觉不到是假的,这样才能突显每个场面。但如果操作失误,让人们感觉到声音是假的,那就变得没有意思,反而拖累了整部作品。对我来说比起观众关注音效,更愿意看到观众专注于电影本身。
电影院里的音效模式越来越好,对您的工作也有影响吗?
如果影院的音响系统是杜比全景声模式,那么混音部分也要配合这种模式。但为了得到最好的效果,就需要制作人和导演考虑到音效来设计、拍摄、编辑电影。只有这样,才能面面俱到,但很多人误认为只要音效用杜比全景声进行混音就会不一样。很多人认为新模式就是用更好的设备,其实不然。就比如电视采用UHD提高了清晰度,但并不意味着把过去不清晰的影像放在新型电视上,就会变得更清晰。因此,就需要大家一起理解声音,一起研究改善方法。
音效工作需要依靠个人的感觉和同事的反应,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困难呢?
如果把音效工作当作在透析观众心理并预测观众反应和态度的基础上,加入声音的工作,那么显然是很有难度的。怎么可能了解那么多观众的心理呢。但是换个思维,就变得简单了,那就是,我也是观众,我也是普通人,所以就按照我的感觉来表现。我制作声音时相信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可能这些声音也获得了其他人的认同,所以我才能持续制作这么多作品。我觉得“如果想用声音让观众大笑或吃惊”,那么就容易越线。所以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感觉,而是要自己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