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致元:对待童书,我的态度一定是严肃且认真的

(2010-11-02 15:27:46)
标签:

杂谈

听众:陈老师,您刚刚说过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我想知道您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到绘画这个领域的,或者是有哪些对你影响比较深远的人。

陈致元:我之前也参加过很多比赛,也投过稿,坦白说那时候我技巧非常好,可是没有内容,所以出版社不愿意出版。站在那时候的角度,我会纳闷,我画的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出版?后来我自己慢慢体会,慢慢了解我要画给谁。你要了解,别人叫你做和你自己决定要做一件事是两码事。当你的心决定了要做一件事情,那是多么愉快;当别人告诉你你得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那是多么难过。我慢慢地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绘画上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方法,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特质,有他与众不同的想法,因为每个人来自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思考逻辑。所以,我尊重每一个人,就像我尊重每一个小孩一样。

陈老师,您好,谢谢你精彩的讲座,我看了您的图画书,想问您在作画的时候,是关注的现实儿童还是内心儿童?谢谢

陈致元我的题材都来自于人、人的关系,还有家庭我最关注的。至于心中有没有小孩,这个很难说明。一定会有的,就像你创作的时候会有一个模版,这个都会有。像在《小鱼散步》中,它有我的回忆,可是也有我在现实中看到的事情。比如《小鱼散步》有这么一个情节,故事中的小孩说世界变成蓝蓝的大海,我是大海里的小鱼对,如果你要解释,世界这么大对孩子而言是多么渺小啊,对而言世界那么深,充满了机会,也有未知的地方,不正代表我们要多关心孩子吗?孩子在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刚来的,有很多地方不懂,对而言,就是大海里的小鱼。接下来她捡到一副成人的眼镜,她透过成人的眼镜看世界的时候,是模模糊糊的、有一点看不清楚的世界。如果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事实上是眼镜所产生的效果。可是,从小鱼的心理来说那就回到了之前所讲的是个来说很大的、需要他要了解的世界。甚至我们已经这么大了,说你很了解这个世界吗?没有一个人敢做这种肯定这就是我一点小小的看法。谢谢!

对不起,再耽误您一点时间,我看了您很多图画书,特别是《想念》、《小鱼散步》,包括圣诞节的那本《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我觉得这些书里有一些淡淡的感觉,还有一点就是所有这些书都埋藏了很多细节,那么在您创作这些细节的时候,是不是在整个故事结构做好之后,再一步步往里添加的?

陈致元很多人都有疑惑,到底是先有文字还是先有图?就像我们在讲是先有还是先有我觉得这不是重点。我常常听一些画者在聊这个的时候觉得为什么要这么在意,你要在意的是你想表达什么,那才是你的核心如果你想表达的一件事情,当这件事情是确定的,又何必在乎是文字还是图呢?所以,先有图先有文字都无所谓,但是你要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你想说什么而书中的细节,可以慢慢再加的。

我觉得做童书是一件很严肃的因为这个东西是要给孩子的如果它不严肃,就不可能很多国家接受。我曾经在一个出版社,看过一个画者来应征他的经纪人有着严肃的态度,可是那个画者在旁边装小孩,疯疯癫癫的。我一看就知道他在装,你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情当作是胡闹呢?你应该从更深的角度来看这个东西,因为你是要交给孩子的,你应该非常专心、专注。其实说起来,我私底下是有点胡说八道的,如果跟我相处几天,你会知道我经常会乱说话。可是如果谈到童书,我就必须认真的态度来谈论以至于一本童书可以做上两年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我可以画三次,为什么我愿意画三次当你要再一次的时候,要否定之前的自己,那很辛苦,就像你要先把自己杀掉,然后再重生,这是很痛苦的。为什么我愿意做?因为一本童书交给孩子之后,他可以看三次,可以看五次,可以看一辈子,甚至可以交给他的小孩。所以我觉得再怎么辛苦都可以,因为对孩子而言那是很珍贵

谢谢您。

听众:我是在周翔老师之前提问的那位。我看了您的几本书,都会有一种淡淡的难受。你在创作的时候,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这个时候你不可能跳出成人的那种状态,我在想,你这种状态和创作怎么结合,怎么表达?一般来说,创作是因为心有所感,心有所感才能表达出来。而您感的东西,肯定与您当时的情绪有所关系。像《Guji Guji》,其实里面有很多难受的东西,鳄鱼在鸭子群里,看到自己的同伴,作为他自己鳄鱼的本能来说,他应该有一种非常矛盾的心理。可是您把这种不是那么阳光的情绪跳去了,最后他战胜了自己鳄鱼的本性。我说的有些混乱,不好意思。

陈致元: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要说的是,你会有一点难过,可是你不会心碎,有些事情总要面对。你不要小看小孩,我觉得你有一点小看小孩,小孩并不是你想的那么脆弱。你以为你只能给孩子欢乐吗?那就错了,孩子不一定完全喜欢欢乐。

听众:我不是小看小孩,我的意思是我看了您的书后感到难受。我是想您在创作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情绪,因为我觉得我感受到的难受肯定是反映了您内心的情绪,所以我更想知道您在创作时内心的情绪。

陈致元:因为我做的书的类型很多,有比较好笑的,也有感情含量较重的。我觉得不同的故事要配合不同的情绪,就像穿衣服,不可能你穿的这件衣服就是当初设计的那个尺码,你要量身订做。你刚才所谓的情绪一定都会有的,但是每做一本新的书的时候,我就会有新的情绪,旧的情绪我已经不去理会它了。我要讲的另外一点是,童书里有很多快乐的书,快乐的书就交给快乐的人去做吧,我就做我想做的书就可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