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
(2014-03-31 09:06:22)
标签:
教育 |
如何让学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
王清亮
现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已为许多人所关注,下面我就谈一下在数学课上如何让学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
一、
老师的小助手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培养过程。从低年级起,教师就应强调让学生清晰有序地叙述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试着走上讲台,扮演“小老师”角色。放手让学得好的学生先走上讲台,以“小老师”角色提问。学生在提问中思路更为清晰,学会分析比较、逐步广场、综合归纳、寻求规律的思维方法。而其余学生由于是“小老师”在提问,兴趣倍增,全部跃跃欲试,这样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到了中高级阶段,部分学生已能将某种认知策略顺利迁移,学会重组已知规则,以解决新的问题。那么,这时选择适当的新授内容,让学生自觉稍作准备走上讲台讲解,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钻研、主动创新的品质。如教材上的一些例题,教学前拟定一名学生要求他第二天走上讲台讲解这些题。学生接受这一任务,回家精心准备,对书上的两种解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在第二天讲解时,“小老师”井井有条地讲完两种解法后,向学生提问:“还有第三种解放吗?”下面的学生在他的启发下想出了更难的一种解法。“小老师”的提问是胸有成竹的,他由于受走上讲台的触发,积极探索,自觉主动地想出了书上没有提到的第三种解法。日积月累,随着“小老师”角色的扮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而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加工,并习得一种新的认知结构,用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
经过走上讲台扮演“小老师”角色,学生学会了抓住思维的关键处提问,培养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这时去辅导比自己差的同学就能教给他们类型化的思考方法。如一名优生辅导后进生名数互化的题目时,有条理地发问:“这是由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小数点该怎样移动?”由于思维方式接近,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名后进生很快就掌握了该知识点,甚至还学会了去辅导比自己更差的同学。于是,以点带面,全班形成学习链,构成学习网,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让学生扮演“小老师”角色真正成为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绝非是一个偶尔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是以思维能力的培养、认知策略的形成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目标的长期行为。当然,“小老师”角色的扮演,还只是一个初步尝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