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育儿 |
分类: 育朵育己课堂 |
关于打人
尝试一. 被打后拉着朵朵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平心静气的告诉她“妈妈疼,妈妈不喜欢这样”,然后抱着她,摸摸她的小脸,亲亲她的小脸,告诉她“妈妈喜欢这样”。
试了两三次这个方法,结果是朵朵依然会在兴奋时大笑着拍打我的脸颊,然后会跟着我学,摸摸我的脸,亲亲我。这个方法算是失败了!
尝试二. 一次被打后依旧拉着朵朵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平心静气的告诉她“妈妈疼,妈妈不喜欢这样”,然后拍打了朵朵的小脸,同一侧打了两下,问她“宝宝也不喜欢这样吧?”
虽然不算是轻拍,因为觉得太轻了没用,但应该也不太疼的,下手前我在自己脸上试了好几次轻重。结果朵朵委屈的大哭,我十分懊恼,觉得自己怎么会想出这么差劲的方法。赶紧把朵朵抱入怀中,“宝宝一定很委屈很难过吧,对不起,是妈妈不对,妈妈不该打你,妈妈错了。”虽然没过一会儿朵朵就破涕为笑了,但我觉得我已经伤害到她了,很是后悔。
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如果给我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一定不会用这个方法,这是目前为止我觉得非常失败的一次摸索。
尝试三. 被打后依旧拉着朵朵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平心静气的告诉她“妈妈疼,妈妈不喜欢这样”,“不可以打妈妈,可以亲亲妈妈”,然后抱着朵朵亲亲她。除了运用“不可以…加可以…”的方法,还有就是不断重复。
这是一个适合的方法,几次重复后就见效了,朵朵这样打人的次数明显减少,隔上挺长一段时间会偶尔出现一次,我继续用这个方法,重复着,朵朵不再这样打人了。
关于咬人
同步班上课时老师讲到宝宝掐人的问题,说大人被掐了不要叫,掐一下叫一下,宝宝会觉得好玩,小的时候感觉是游戏,大了就习惯了。我觉得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咬人问题,不管被咬的多疼,我都不叫出声。
有一次实在是太疼了,朵朵咬的大部分是衣服,只咬到一点点肉,当时我眼圈都红了,但还是忍住没叫出声。我撩起袖子,指着被咬的地方对朵朵说:“你看,你都把妈妈咬红了,妈妈好疼呀”,然后呜呜的假哭起来。也不能算完全假哭吧,确实疼呀,只是我忍住了眼泪。但朵朵没有忍住眼泪,她怔了一下,突然伤心的大哭起来,我有点措手不及。朵朵是觉得自己做错了,心疼妈妈了,会吗?后来想想应该只是情绪共生吧,《完整的成长》中说到“儿童的情绪和妈妈的情绪天然的处于共生状态,儿童也能对其他人的情绪高度敏感。”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哭的情绪共生,之前一直是体验笑的情绪共生。我们在笑着说些和朵朵无关的事情时,朵朵也会跟着我们笑,朵爸经常笑着说“你听的懂吗,你就笑”。回到那次被咬事件,我抱着大哭的朵朵,和她说“宝宝一定很难过吧,妈妈也很难过,难过就哭一会儿吧,妈妈陪着你。”朵朵哭完了,依旧会在玩的兴奋时咬我。
最后也是用了“不可以…加可以…”的方法,“妈妈疼,妈妈不喜欢这样”,“不可以咬妈妈,可以亲亲妈妈”,加上不断的重复。
平时我还经常会和朵朵说“嘴巴是用来吃饭的,说话的,唱歌的,不是用来咬人的”。朵朵19月又出牙时,因为出牙难受偶尔会咬我的衣服,我问她嘴巴是用来做什么的,她会回答是吃饭的,我说不是咬人的对吧,她还会想一下,然后认真的“嗯”一声,好像知道自己做的不对。宝宝大了,懂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