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孩子自信心

(2012-06-13 02:02:48)
标签:

育儿

分类: 宝贝
A培养孩子自信心. 两大训练要诀

  冬天来了,父母都会给孩子穿得暖暖的,捂得严严的,以抵御暴雪寒风。而父母们想没想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那里是否温暖如春?面对外部世界的压力与受到的挫折,孩子们用什么来抵御呢?那就是“自信心”!有了“自信心”这层保护膜,就好像在孩子内心建立起了温室大棚,不管外面多么寒冷,这里总是春意盎然!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今的父母竭尽精力与财力让孩子接受各式各样的教育,孩子们则应接不暇地穿梭于各类学科的辅导中。父母旨在让孩子“先知先觉”,孩子稍不如人,就心急如焚,对孩子大加呵斥:“这么简单,怎么还不会?” “别人都会,你不会,真笨!”“你上课是怎么听的?”等等。舐犊情深的父母也许从未想过,在孩子看来,这些不经意的言语意味着父母对自己的否定。孩子在被否定中否定自我,那弱不禁风的自信心的嫩芽在一次次的否定中被扼杀了。自卑、怯懦随着自信心的减弱而滋长。而对外面的世界,孩子的内心总有一个声音:“我行吗?我会吗?”这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悲哀。那么,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在于“自信心”的丧失。而这又是谁造成的?是那些声声说爱孩子而又不会爱的父母们!

  那么,如何让孩子“相信自己、所有的行动都经过自己的判断力”?以下归纳两大类培养法,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去锻炼自信。

  Part1. 培养孩子勇于“表现自我”

  服从性高又听话的孩子,虽然受到大人的称赞,但相对也可能造成孩子的“乖孩子症候群”产生,自己真正想做的、想说的,都无法通透表达,将来长大虽然已有自己的思想,但碍于长期无法表达自己,而内外在不平衡。与其教孩子顺从,不如教孩子表达想法,做自己的主人。

  制造让孩子能够坦率表达想法的环境

  当孩子上了幼稚园,开始团体生活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即使自己的东西被抢夺占有,也不知如何表达愤怒而产生挫折;或者,平时在家“水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王子、公主,一旦接触团体生活,没有了妈妈就近“体察心意”,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手足无措。无法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他人的孩子,总是如此压抑无助,渐渐的,也就失去信心。

  因此,平常在家里就该制造让孩子“率直坦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环境,给孩子无畏无惧、畅所欲言的勇气,父母不但能了解孩子内心想法,也增加孩子的勇气与说话能力;其次再从孩子的说话中判断,给予正确的教导。

  记得,“听孩子说话,比让孩子听你的话还重要”!

  孩子发问的无聊问题也不漠视

  切勿因为孩子年纪还小,所问的问题很无聊或没意义,就给予漠视或不回答,常常得不到答案无法满足好奇心的孩子,长期下来只会造成“思考萎缩”,对他人、不信任或对自己失去信心。

  若孩子拥有“即使被嘲笑也敢说”的勇气,这得归功于父母们平时对于孩子问不停的“?什么”都能耐心回答,这不但让孩子信心与智力增强,长大后还更能“不耻下问”的发挥在做学问上。

  自己的意见常被听纳,孩子就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主张。

  不介入孩子之间的争吵

  孩子的吵架,是积极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不过,这里并非鼓励孩子去吵架,而是指吵架的方式,是孩子对外表达内心反映的方式之一。

  实际上,不敢跟人吵架,连主张都尚未表明就先妥协的孩子,倾向所谓“乖孩子症候群”,为了表现的好,反而不容易真正爱自己,自信心也比较低落,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等负面认知。

  因此,与其教孩子“不可以吵架”、“吵架的是坏孩子”等观念,不如给孩子吵架的空间与机会,让孩子从与别人的摩擦中,学着认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想法。

  所以,别轻易介入孩子们的吵架吧。

  总之,年龄越小的孩子,就更该让他们体验各种各样不同事物的经验,比长期上同一种补习才艺,还能刺激他们的多元发展,并且因为视野的开拓而更有自信。

  Part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所谓有独立性,是指孩子能自己思考判断来行动。会自己整理玩具的摆放,自己安排游戏的方式等,除培养独立性以外,也有助于创意力的发展。

  ·让孩子尽情的玩

  ·给孩子分配任务

  ·给孩子冒险的机会

  ·给孩子决定权

  ·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

  ·自信的父母造就自信的孩子

  相信自己的孩子而不随波逐流的父母,通常本身的观念健康也有自信,唯有父母本身的态度如此,才有可能教育出有自信心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身教影响,永远是直接反应给孩子的.


B.“赏识”与“鼓励”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曾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 是怎么回事,我从来都没说过他笨,可他就是那么不自信,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你说急不急人。到底怎样才能让他自信起来呢?”其实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其实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在于家长身上,是家长心理,素质有欠缺而对孩子往往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信任,其实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可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当孩子迈出独立生活的步伐,要求自己吃饭时大人往往怕孩子弄脏、浪费而喂他;当孩子满心欢喜地自己穿衣服时,大人却为了赶时间而麻利地给孩子穿上了;当孩子和小伙伴为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大人总会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挺身而出。这此致父母自然是爱孩子的,但这种不信任的爱却让孩子丧失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甚至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学会生存的机会,并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人格的不自信孩子。那么,家长在平时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呢?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榜样。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
    二、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应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
    (二)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幼儿,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她也抢着去拖,聪明的妈妈便让她扶着拖把的一端,也来拖了几下,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信任的感觉对孩子很重要,是自信的基础。两年后,中央电视台在《生活空是》又一次报道了那个幼儿,这时5岁的她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
    三、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出倒海、势不可当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的地方却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并出版。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弘门下,周弘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这些儿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很忧伤地向请求说:“我的孩子傻乎乎的,什么也不会,怎么办呢?请先生到敞舍教教他吧。”铃木先生去了,请孩子随便拉一道曲子。实际上,孩子什么曲子都不懂,但总算是拉了。铃木便夸这个孩子“拉得好”。孩子用惊奇的眼光盯着铃木。铃木又对他说:“这个曲子我们一起拉一遍。你会吗?”“会的”“那好哇,我们俩就一块儿拉吧。”合拉一阵之后铃木又说:“现在你一个人拉一遍吧。”孩子又认认真真地把整首曲子拉完了。铃木觉得他是个很认真很老实的孩子,就夸他说:“拉得很好哇!”可是孩子母亲说:“铃木先生,真令我吃惊,你还夸他,怎么可以对孩子说慌呢。”其实,铃木并没有说慌,他是在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过了许多年后,这个孩子真的成了当地有名的小提琴手。
    周弘的“赏识”教育与铃木先生的“鼓励”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


C.《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爬多高,在人生的战场上能够取得多大成就,除了其他因素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不能指望他能够做出实质性的成就。自信心也是打开一个人生命潜能大门的钥匙。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开发人的潜能,因而也不能使人成长成为人才。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而自信心是
从小培养起来的。

  家长对孩子教育培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孩子一些知识上或训练孩子一些技能上,而忽略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每个家长必须明白,你的孩子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做何种伟大事业,他要想取得成功,他必须得首先做人成功,他必须首先成长成一个正常的具有善良品性、具有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完善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是一个有尊严和自信的人。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应把赞扬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方法

  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家长应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自信,与你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

  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观念,教育孩子,就是不断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提出批评。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人是不会因为批评而变好。在每个人生命之初,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能干什么,他需要身边最重要的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肯定。就是他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和赞扬,这样他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那样的好,他会鼓起勇气做得更好。当孩子不断被父母批评时,他会感到自己是如此无能,他无法将事情做好,于是会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气与自信。

  因此,每个家长,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立即从现在起,每天试着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欣赏的目光、高兴愉快的心情来表扬孩子的优点,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与鼓励!

  2.避免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

  很多家长,为教育孩子,总是拿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来和自己孩子比较,或拿自己单位同志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试图让自己孩子能够学习别人孩子的优点或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因为这种比较,对孩子来讲,首先,产生的他不如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让他看不起自己,感到泄气。其次,产生的情感是嫉妒,当一个人把精力用在嫉妒别人时,他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次,即使激发起孩子向别的孩子学习的欲望,那么盲目学习别的孩子,会使你的孩子失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成为别的孩子的复制品,那么他永远难以赶上或超过别的孩子,从而产生劣等感,最终丧失自信心。

  每个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独特长处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孩子只有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才能成才。

  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出他的长处,发展他的个性。

  3.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当孩子考试失败或遇到其他挫折,他们最需要的绝对不是父母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们也不需要父母无原则的安慰与同情。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

  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考试失败或其他挫折时,首先,感到孩子给自己丢面子,因而非常生气。其次,由于望子成龙心切,这时会表现非常急躁。在这两者作用下,会非常情绪化地将孩子狠批一顿。而这恰恰极大地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于承受失败打击的孩子幼小心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时家长最需要做的是:

  (1)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挫折与失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找出孩子失败的原因。

  (2)理解孩子的心情与苦恼,让孩子知道,失败与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个人成功之前必不可少的过程,并且作为父母,不会因为此事就减少对孩子的爱。

  (3)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父母必须首先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能对自己产生信心。当父母满怀信心和热情地鼓励孩子时,会极大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恢复孩子的自信心。



D.培養孩子的壓力&自信心
一、中國孩子完美的壓力

培养孩子自信心    一般家長普遍對孩子存有高期望和高標準,這是觀念的問題。這個觀念的成因是由於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受到自己父母親這樣的期待。中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親總是告訴自己,儘量爭取好一點的社會地位,這往往成為我們努力的目標,我們也將這個目標加諸孩子身上。假如當時父母親給你的方向是錯誤的,或是那個時代的目標和現代的目標有出入,很可能我們若用同樣的方式教導孩子,就會出問題。但觀念的問題很難改變,我認為這是孩子的一個壓力。

二、欠缺管教的技巧

    大部分的父母,會生孩子、會養孩子,但不一定會教孩子。在教孩子的過程中,缺乏管教技巧,許多人沿襲自己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或是自己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實際上,現代父母應該學習新的方法來因應這時代管教孩子的困擾,這也就是親職教育的目標。

  今天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實在是基於現代孩子承受極大的壓力,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父母總要求他們必須不斷進步,達到我們的期望,卻很少考慮到他們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是否有信心去面對這麼多的困難和期望。如果平時未能培養他們自信心,當困難一來,事情一多,期望一高時,他就會垮下來。假如你覺得在孩子的身上有這樣的特性:害怕競爭、害怕失敗、不敢嘗試,面對一些比賽或新的學習,他都很猶豫,那孩子可能就是對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一個有自信心的孩子,具有下列二個特徵:

   ㈠充滿勇氣,勇於嘗試    一個有能力的人,不見得能把事情做好。有能力還要加上有勇氣。有勇氣去做,勇敢地面對失敗、面對挫折,才不會被打倒,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讓孩子有勇氣,就要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做起。

   ㈡擁有較高的挫折容忍力  一個人遇到失敗時,所能忍受的程度,就是挫折容忍力。一個挫折容忍力低的孩子,遇到一點不順心,不如意,就無法忍受。而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學習和競爭,一個沒有自信心的孩子,他要如何走下去?

   在培養孩子自信心方面,

    第一:父母要從改變自己做起----我們並非把「自信心」給他,而是教他從自己身上發現這樣東西。假如父母親的管教模式和溝通方式有問題,那麼孩子的反應方式就會有問題。因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互動的,所以如果孩子有改變,在管教方式上,父母就要先改變。

    第二:父母應以鼓勵代替責求,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此我要提醒各位父母不要做下列的事:

       ㈠對孩子有不適當的期望: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通常是很可怕的,一個孩子會將父母對他的期望內化成自己的期望。

       ㈡對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標準。

       ㈢增加兄弟姊妹間的競爭: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常拿子女來比較,只會增加彼此間的敵意,只會造成孩子不願在同一方向上學習。

       ㈣依照自己的野心來要求孩子,而不衡量孩子的能力。

       ㈤對孩子有雙重標準:如果你要孩子做的,你從未做過;你要孩子遵守的,你從未遵守過,這就是雙重標準。你要以身作則地教導孩子。

      另外我要提醒家長下列應該做的事:

       ㈠盡量接納孩子原來的面貌:就是每個孩子天生的特質,儘量去接受孩子本來的能力,不要把他塑造成你所希望的樣子,不僅要接受他的優點,也要接受他的缺點。

       ㈡不要理會兄弟姊妹打的小報告:否則就會增加彼此間的敵意。

       ㈢多呈現正面的態度給孩子:不要時常對孩子做出負面的評論,這樣會使孩子誤以為自己的能力不好,而自暴自棄,很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惡化。而做好親職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提昇親子關係。

       ㈣請你信任你的孩子:父母如果對孩子沒有信心,孩子就很難有信心,若是父母常用鼓勵的態度去教導孩子,孩子較能勇於嘗試。

㈤請重視孩子的貢獻、資產和優點:透過承認他們的才華和建議他們將才華貢獻到家庭中。

       ㈥除了重視成就,也應重視努力和進步:在讚美之後不要加上「但是……」,否則他們只會聽「但是」後面陳述的的缺點。

       ㈦多鼓勵而非只是讚美:讚美是一種酬賞,它讓孩子對外在的獎賞產生動機;鼓勵是在努力和進步的情況下給的,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用、有價值,是透過內在讓孩子產生成長的動機。

      要將讚美發揮最大的功效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㈠具體而微:確認行為中值得讚美的部分才讚美。

       ㈡注意孩子進步的部分,淡化他的不足之處。

       ㈢肯定他的進步,但不要強求要更努力。

       ㈣讚美要與鼓勵並用。

      接著說明使用鼓勵的要點,並舉實際運用的語句供各位家長做參考:

       ㈠接納孩子原來的面貌,可用語舉如:

     ⑴你好像很喜歡那個活動。

     ⑵你能享受學習的好處真好。

     ⑶我看得出來你很喜歡它。

     ⑷感覺起來你很享受喔!

       ㈡表現對孩子的信心,可用語句如:

     ⑴我相信你做得到的。

     ⑵我對你的判斷有信心。

     ⑶這個雖然還沒完成,但是我相信你會完成它。

     ⑷我知道你能處理的。

       ㈢指出孩子行為正面的部分,如優點、資產,父母可以說:

     ⑴我覺得你的數學能力很好。

     ⑵我喜歡你的工藝作品,它看起來很有創意。

     ⑶你會主動整理自己的房間,是很好的優點。

     ⑷你的字寫得很工整,看起來很舒服。

       ㈣肯定其努力和進步,譬如可以說:

     ⑴我知道你很認真要把它做好。培养孩子自信心

     ⑵我看得出來你花了好多時間思考怎麼解決。

     ⑶我看得出來你已經進步了。

     ⑷你在某方面已經進步了

     ⑸對於這次考試我知道你很用心在準備。

     ⑹可能你覺得距離目標還好遙遠,但想想你從剛開始到現在的進步。

       ㈤對他的貢獻表示欣賞或感謝,可用的語句如:

     ⑴謝謝!你幫了我很大的忙。

     ⑵還好有你幫忙,大掃除做得又快又好。

     ⑶你好體貼,幫我拖地,減輕了我好多工作量。

     ⑷我很欣賞你願意替妹妹複習功課。

     ⑸因為你的幫忙,使我的工作變得容易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