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孙子兵法》
(2022-12-31 06:18:55)
标签:
杂谈 |
《孙子兵法》约6000字,共13篇。作者孙武是公元前532年春秋末期齐国人,效力吴国。
一、计篇。核心思想:不可轻易开战,战前必须周密谋划。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将听吾计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者败,去之。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夫未战而庙算者胜,战而后庙算者不胜。以此观之,胜负已见。
二、作战篇。核心思想:战宜速胜,不宜久拖。以战养战,削弱敌人,壮大自己。
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可以举兵。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不尽知用兵之害,便不尽知用兵之利。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主宰国家百姓安危。
三、谋攻篇。核心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强,辅隙则国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四、军形篇。核心思想:先胜而后求战。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五、兵势篇。核心思想:治众如寡,守正用奇,善于借势用力。
孙子曰:凡治众如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功,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六、虚实篇。核心思想:以佚待劳,避实击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不可会战。敌虽众,可使无斗。故曰:胜可为也。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七、军争篇。核心思想:争夺制胜条件,在于诱利调动敌人,创造战机。
两军交战,莫难于军争。难在变不利为有利。诱敌以小利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创造和寻找有利战机。不了解对方
意图不能结盟;不了解地形不能行军打仗;用兵打仗要灵活多变,权衡利弊,依据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金鼓、旌旗的作用是为了统一号令三军。战争的胜负取决于统帅的意志,三军的士气。治气:避其锐,击其惰;治心: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治力: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治变:不击部署周密旗帜整齐之敌,不攻阵营雄壮组织严整之敌。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八、九变篇。核心思想:将军用兵,权衡利弊,智谋多变。不恃敌不来,恃吾不可攻也。
孙子曰: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故智者,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将有五危:死拼硬打,可被杀;贪生怕死,可被俘;暴躁易怒,可被激怒中计;过分好名,可被流言中伤;溺爱民众,可被烦扰陷于被动。此五者,用兵之灾也。
十、地形篇。核心思想:占据有利地形,依据实际情况灵活用兵,化不利为有利,掌握战争制胜的主动权。
孙子曰: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六种,彼此都可往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往难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可胜,敌有备出不可胜,难返,不利。对双方都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诱我不出,我诱敌出击之。险隘者,我先居以待敌,敌先居勿从也。远形者,势匀则难以战。兵败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将不服主帅曰崩,法纪不严明曰乱,将不能料敌曰北。地形是辅助,料敌制胜乃上将之道。将帅统兵,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爱护士卒,法纪严明,知彼知己,克敌制胜,国之宝也。
前一篇:股票投资交易
后一篇:学习《孙子兵法》(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