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孔子《论语》
(2022-12-04 11:35:28)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12章20篇,11705字。
孔子之道,忠恕二字。
巧言令色者,鲜矣仁。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恭、宽、信、敏、惠,为仁矣。
刚、毅、木、讷,已近仁。人不知而不愠。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听其言,观其行。君子不器。先行后言。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告诸往,而知来者。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一以贯之。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侍奉君主,反复提意见,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反复提意见,就会造成疏远。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社会有道则见,社会无道则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多要求自己,少荷责别人,可避开怨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性相近,习相远。道不同,不相为谋。
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人。